[新聞] 慘!新藥預算逐年下降跌破20億 病友、專

作者: luanchunmei (是誰來午餐)   2023-07-30 11:00:44
慘!新藥預算逐年下降跌破20億 病友、專家籲健保評估納社會成本
2023/07/28 09:00
自由時報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台灣健保聞名全球,吸引各國取經,但新藥預算逐年下降,今
年更跌破20億元,病友團體質疑新藥可近性落後歐美5至10年,即使取得健保給付,也因
為條件嚴苛,僅3成患者用得到,政府一味侷限於控管藥費的思維,小心恐得不償失。以
癌友無法工作所衝擊的生產力,粗估1年逾6千億元,高於健保癌藥支出,更別說後續衍生
的長照費用,呼籲健保給付新藥的評估機制,不應只聚焦藥價,也要綜合考量節省的所有
社會成本,對國家長遠發展更有益。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1年新藥預算26.12億元、去年22.68億元,今年則僅有19.6億元。
申請至決議收載生效耗時
不只經費縮水,以癌症新藥為例,從申請健保給付到決議收載生效,花費長達787天,且
藥品給付適用範圍往往比食藥署核准的可用適應症少。舉例來說,一款藥品或許適用10種
病症,但健保可能只有核准給付7種病症,造成不少病人「看得到、用不到」。
適用範圍限縮
在這種狀況下,台灣癌症基金會曾研究發現,藥廠送件藥品申請健保給付時,提案的適用
範圍一開始就不是食藥署核准的所有適應症,而是會自行限縮到7成,最後實際獲得健保
給付大約僅剩下3成。
「這個制度不符合人性!」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健保給付通常限於較
嚴重的病況,曾有經濟能力有限的HER2陽性乳癌病友,為符合健保要求的一定淋巴結轉移
條件,竟然說「先不要治療、要讓癌細胞再放一下」,但若能早期用藥,其實可避免病況
惡化、抑制復發,在政府過度控制藥費下,反而犧牲病人分秒必爭的治療機會。
「為什麼明明有iPhone 14的選項,卻還是只能用Nokia 3310?」劉桓睿也指出,有些健
保給付規定病人先用20年前的老藥,無效再用新藥,但像是癌症免疫療法原理為激發免疫
系統對抗癌細胞,若要等化療、標靶治療都失敗才能用,病人免疫系統早就被破壞光了,
免疫療效會大打折扣。
醫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劉桓睿提到,新藥進入台灣市場且通過健保給付,落後歐美5到10年,因此即使醫療水準
高,醫師卻沒有太多工具,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就像是優秀的特種部隊,但拿
步槍打坦克,造成病人可能與一線生機擦身而過。
劉桓睿分享,曾有1名三陰性乳癌病友在台灣已嘗試各種治療,家人發現美國一款用藥有
希望,與醫師商量後,申請專案進口,但整個藥費與行政流程要花500多萬元,透過協會
募款,第一輪成功募集200多萬元,但藥品實際打到病人身上已經過了3、4個月,根本太
晚了,最後仍是撒手人寰。
劉桓睿認為,目前許多國家在比較傳統治療與創新治療的CP值(性價比)時,會將疾病所
需看護或家人照顧成本,以及勞動力損失計算其中,我國卻仍侷限考量醫藥品支出,忽略
社會付出的其他成本,對於提供病人受到最佳照護的目標就會比較遙遠。若單純比較藥價
,當然新藥昂貴,若將新藥使病人維持正常生活機能、不必失去工作,家人也不用犧牲職
場投入照顧一併衡量,健保給付新藥反而可能利大於弊。
癌友無法工作衝擊生產力 1年6千億
劉桓睿也以粗略估算數字說明影響,2021年20至64歲勞動人口有47萬人罹癌正在接受治療
,從協會過去調查顯示8成癌友失業,再搭配勞動部曾公布每名勞工平均每月生產力約14
萬元粗估,1年衝擊產值超過6千億元,較健保花費在癌症治療約2千多億元的影響更高。
劉桓睿指出,青壯年是社會勞動及各項保費支撐主力,健保要提供更好的保障,若30、40
歲罹癌能夠控制病況,可再貢獻社會20、30年,呼籲政府擔起照顧人民的角色,理解財務
資源有限,但不能說「你難、我難、大家難」就不用解決了。
長期參與健保藥品審議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說明,專家審議新藥時,必
須評估相對療效與安全性、藥物經濟學、整體財務衝擊等3大面向,通常不會1次就通過,
一般新藥約需2次、癌藥3次,加上專家都有其他正職,每月只能開會1次,且每次排定20
案就很緊繃了,萬一又有藥品價格、療效分析、使用範圍調整等情境改變,醫療科技評估
(HTA)還得重新來過,作業時間就會拉長,實際觀察發現,每項新藥重新排隊到排上議
程平均120天,後續健保署與藥廠之間的藥品給付協議複雜度也高、十分耗時。
為了加速新藥納保,健保已將暫時性支付方式制度化,但對於明年可能開放藥廠向食藥署
申請藥證時,可同步申請健保給付的「平行審查機制」,陳昭姿提到,健保給付遊戲規則
早已扣上「不超過適應症」的大帽子,因此若藥品未先取得藥證、沒有仿單可參考,一切
充滿不確定性,審查作業恐受影響。
陳昭姿進一步解釋,食藥署專家審核藥證的適應症屬於「科學」,主要考量安全與療效,
不用管錢,但評估健保給付的專家則屬「社會學」層面,要比較取得藥證的藥品、核價狀
況,若是「科學」的東西沒有搞定,如何進入「社會學」?
陳昭姿也指出,外界曾建議健保署聘2組專家分頭審議加快步調,但不同的人就不可能是
一模一樣的標準,可能出現送審其中一組較寬鬆卻都共用健保資源,一定會出現爭議。
別把新藥都當敗家子
陳昭姿認為,要提高病友新藥可近性,可先檢討已使用十幾年的HTA評估機制,重新解讀
財務衝擊,不能把新藥都當成「敗家子」,必須將新藥帶來的提升病友生活品質、生產力
一併考量,有些病況及早用藥可避免轉移,若用老藥療效較差,衍生的長照支出也是國家
的錢。
「小病照顧得很好,但大病有破口!」陳昭姿不諱言這是台灣現在的困境,感冒等輕症1
年花費健保200、300億元,可涵蓋罕病、癌症不少用藥,若國人思維可改變、政府願意調
整作法,就可減少民眾發生重大傷病要自行設法解決的醫療負擔,更有實質保障。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每年新藥預算是健保總額協商結果,用於5年內收
載新藥,舉例而言,今年若收載一款新藥A,連續5年的新藥預算都須涵蓋A每年的花費,5
年後則回歸一般健保醫療費用,強調健保資源有限,但會持續溝通為病患爭取更多權益。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77262
總統候選人應該對健保也提出政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