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記者署名:
謝君臨/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學者:李登輝深諳與虎謀皮之道 首提「中華民國台灣」
4.完整新聞內文:
針對故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兩岸政策,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鐘以「心口不
一」評述,稱李登輝深諳與虎謀皮之道,是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位與中國成功
建立對話機制的國家元首,期間並穩住我國主權地位,並未犧牲國家利益。此外,李登輝
也是首位提出「中華民國台灣」這樣概念的元首。
今年適逢李登輝百歲誕辰暨逝世3週年,國史館29日、30日舉行「民主與民主之外 李登輝
百年誕辰紀念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特別禮邀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進行專題演
講,並有14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分為政治、黨務、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轉型正義、經
濟與社會、思想與信仰等6場次。
針對李登輝的兩岸政策,李福鐘報告時,多次舉李不同時期的說法做為對比。他表示,19
88年3月李接見日本眾議員時表示:「本人雖然在台灣出生,但我也是中國人,所以我們
的目標絕不以建設台灣為滿足,而是要放眼中國大陸,對於若干人有關台獨的論點與主張
,本人堅決反對。」
然而,李福鐘說,到了2003年3月,李登輝參加由全球台獨團體所召開「世界台灣人大會
」第3次年會時,他致詞表示:「應該重新制定一部新憲法…應該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
是台灣人的台灣。」
他認為,作為政治人物有時必須心口不一,李登輝上任總統後面對兩個大敵人,一是黨內
保守派,另一是中國,因此必須採取這樣的策略。
不過,李福鐘也提及,李登輝也有「心口合一」的時候,通常是出現在他某些「試風向」
的講話中;例如在1991年4月他接受法國「國際政治季刊」訪問,即以東西德與南北韓為
例,希望中國採取相互尊重互不排斥的立場,共同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這是他第1次試
探「分裂國家」模式。
李福鐘說,李登輝在操作多年「分裂國家」策略後,1999年他接受德國之聲電台訪問,提
出自從1991年中華民國啟動修憲後,已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
的國與國的關係」,清楚定位「中華民國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兩岸政策也從「心
口不一」走向「心口合一」。
對此,在場的海基會前顧問李永騰教授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李登輝在1988年是否「心口
不一」,不見得如此,把時間縱軸加入當時的政治經濟權力學的邏輯會看得較清楚,當下
他可能真的這樣認為,隨著時間變化與時俱進。
他認為,李登輝1988年代理黨主席到國大間接民選總統,權力還不穩固,當時必須向國民
黨內非主流派妥協,因此他設置國統會;而後,1995年李到康乃爾大學演講,說了一句名
言:「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顯示作為台灣民選總統,他必須要反映民意,翌年直接民
選總統,他的權力穩固了,因此前後講的話會不一樣,這是當下權力、內外環境的結構,
造成他與時俱進的不同說法。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380496
6.備註:
當時特殊國與國「兩國論」
是新的兩岸論述,
但可惜在媒體出現短短三天就消失,
並未能喚醒台灣人獨立建國意識,
也因為中華民國台灣觸怒中共,
還沒有正常一部台灣憲法,
沒能在時空環境不同的30年前
獨立建國,
台灣人沒那麼多時間,
國際現狀對台灣最好獨立機會
已經隨著檯面候選人模糊
國家定位而讓大家以為
已經是一個正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