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中央社
2.記者署名:
譯者:曾依璇 / 核稿:陳昱婷
3.完整新聞標題:
經濟學人:中國獨裁政府失誤連連 經濟難脫泥沼
4.完整新聞內文: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網站今天發表一篇標題為「中國經濟何以救不起
來」的文章,內容指出,日益獨裁的中國政府正做出種種錯誤的決定。
文章提到,中國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一度寫下史上最驚人的經濟成長故事:1980年
,中國的經濟產出只有美國的1/10,如今已增為3/4。然而,在中國政府2022年底放棄COVID
-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清零」政策後,經濟不但振興不起來,還從一個泥沼滾入另一
個泥沼。
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僅有3.2%,相較於專家估計美國可能會成長近6%,中國的表現就
令人更加失望。
另外還有房價下跌的問題,慣於預售房屋的房地產開發商也遇到困境,嚇跑了買家。消費者
支出、商業投資和出口沒有一項達標。在全球多數地區對抗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之際,中
國的問題卻截然不同:今年截至7月,消費者物價都呈下滑趨勢。有些分析師警告,中國可
能會被通貨緊縮套牢,就像1990年代的日本。
不過,從某些方面來看,要說中國會步上日本後塵,還算客氣了。在中國,經濟成長率長期
下滑的問題會更嚴重,因為中國人更窮。1990年,日本的生活水準大概是美國的6成;而中
國現在的生活水準還不到美國的2成。
況且,中國還要面對比疲軟需求和沉重債務更深層的問題。許多困難源於中國經濟決策的普
遍失敗,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權力高度集中,情況會愈來愈糟。
文章指出,大約10年前,中國的技術官僚幾乎還被視為專家,他們先是主導了經濟奇蹟,然
後中國成了唯一能以足夠力道因應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型經濟體,有些評論家
甚至認為中國拯救了全球經濟。到了2010年代,每當經濟不穩定,官員就會調降信貸利率、
興建基礎設施或刺激房地產市場,力阻經濟災難發生。
然而每一次,公債和私債都會增加,人們也愈來愈懷疑房市榮景還能持續多久、新的基礎建
設是否真有必要。
如今,決策者左右為難:他們不想製造更多貴而無用的東西、吹出更多房地產泡沫,但也不
能採取更多理想的振興措施,例如退休金支出,或發錢給貧窮家庭以刺激消費,因為習近平
不喜歡「福利主義」,而且政府希望把官方赤字壓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以下。
這就導致了中國政府無力因應經濟放緩。決策者連大幅降息都不願意。本月21日,一年期貸
款利率只下調了0.1個百分點,令投資人大感失望。
中國政府為什麼一錯再錯?原因之一是,短期成長不再是中國共產黨的優先要務。有跡象顯
示,習近平認為,中國必須為長期與美國經濟衝突、甚至軍事衝突做好準備。所以現在,他
強調中國追求國家的偉大、安全和韌性,他願意為了達成這些目標而做出物質上的犧牲,經
濟成長也必須是「高品質」。
但就算以習近平的標準來看,中共的決策也有缺陷。「清零」政策的崩潰有損習近平的威望
,打擊科技產業也嚇跑了企業家。如果因為當局不願刺激消費,使得中國持續陷入通縮,債
務的實際價值就會增加,對經濟造成更大負擔。
最重要的是,若中共不繼續提升人民生活水準,黨對權力的掌控將會變弱,也更難與美國競
爭。
因此,層出不窮的政策錯誤看起來不像是因為把焦點轉向國家安全,更像是單純的決策失敗
。而這些錯誤出現的同時,習近平正好在實施中央集權、用心腹取代高層技術官員。
文章指出,中國以前還能容許經濟上的辯論,如今則勸誘分析師裝出樂觀的樣子。北京當局
已決定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和消費者信心指數,近來這些數字都不太好看。政府高層仍有許
多人才,但當上位者傳達出來的訊息是忠誠勝於一切,繼續期待官僚能產出理性分析或有創
意的想法,就太天真了。
中國的問題始於最上位者,意味著這些問題解決不了,甚至會惡化,因為經濟上的挑戰愈來
愈多,例如人口迅速老化。美國的敵意也逐漸加深,且正試圖阻撓一部分的中國經濟發展,
包括晶片製造業。中國愈是追趕美國,就愈難縮小差距,因為中央集權式的經濟擅長模仿,
不擅長創新。
文章最後提到,2000年代,西方國家領袖誤以為貿易、市場和成長能促進民主和個人自由,
如今中國反而在測試更加獨裁的制度是否不利於經濟。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更獨裁的制度確
實有損經濟,中國飛速成長40年後,正步入一個令人失望的時期。
5.完整新聞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08250187.aspx
6.備註:
經濟學人又是哪家野雞雜誌?
我們堅信柯CF說的中國官員素質比台灣好
https://i.imgur.com/jkxdES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