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mebuy (三分é˜ç†±åº¦)
2023-08-26 22:10:461.媒體來源:公視新聞網
2.記者署名:張語羚
3.完整新聞標題:荷蘭高教國際化踩煞車 2025年起減少英語學程
4.完整新聞內文:
荷蘭高等教育全球知名,境內13所研究型大學有超過一半是全球前200大,且高等教育學
費,相較於鄰近英語系國家英國更為低廉,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國際學生。
根據荷蘭統計局的最新資料顯示,2021學年度每2.5名大一新生,就有1人是非荷蘭籍,國
際學生總體人數更在短短16年間暴增3.5倍,而目前荷蘭高教體系內有約13%的國際學生。
歡迎國際學生就意味著必須以英語授課,因此荷蘭大學裡全英語授課的學士學程有將近3
成,碩士學程更高達近8成。
大學高度國際化,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好事,但在部分荷蘭人眼裡卻是另一回事。
荷蘭民眾Marieke表示,「國際學生不是問題,但現在荷蘭正面臨租房危機,沒有足夠的
房子提供給需要的人。」
大學合作的學生宿舍有限,因此許多學生都需要自行找房子,也有荷蘭居民認為,政府應
該負起更大的責任。
荷蘭民眾Nynke Gubbels認為,「有人說太多國際人士湧入是個問題,但這並不是問題,
問題是沒有良好的規劃。」
租屋市場供不應求,只是荷蘭對高教國際化踩煞車的原因之一,荷蘭教育部長戴克格拉夫
就指出,目前國際學生的數量如果不加以控制,恐怕將導致教室過度擁擠、教師超時工作
、學生宿舍不足等問題。
因此從2025學年度開始,各大學的非荷蘭語授課學程最高只能佔三分之一,而且以英語授
課的課程還必須證明有其必要性,但已經居住在荷蘭多年的國際人士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伊朗籍在荷工作者Amir Samani說:「國際化的工作團隊,不僅可以獲得國際化的知識,
也可以為公司帶來不同的文化。」
印度籍國際學生Siri表示,「多元化可以讓你認識很多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並且打開你對
新世界的視野。」
公視國際記者張語羚報導,「荷蘭高等教育,經過十多年的高度國際化,在地化將成為未
來發展的主軸,但這樣的做法,是否能夠提高教學現場的品質,以及減輕租房市場的壓力
,將會在2025年見真章。」
洪詩宸/編輯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53265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