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自由
2.記者署名:
徐子苓
3.完整新聞標題:
假訊息亂飛 84%網民︰平台、政府應負責
4.完整新聞內文:
TWNIC調查 7成網民懷疑社群內容 但相關警示、防護不足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網路報告」。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對社
群媒體的內容多持懷疑態度,有近七成使用者同意社群媒體上的訊息不太可信;至於防治假
訊息的責任,有超過八十四%民眾認為網路平台和政府有責任管制。
處罰、刪除違法言論 應更積極
報告建議,政府應思考如何協助民眾應對社群媒體上的低品質訊息,法規上除了訂定傳播不
實訊息的罰則外,也應敘明社群平台的責任,例如將推送分化言論的演算法透明化,以及更
積極刪除違法或惡意之言論與帳號等。
對此,數位發展部回應,面對假訊息,行政院目前由各部會針對各自負責的業務即時澄清說
明,透過部會合作聯防打擊假訊息,提高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如果執法機關發現特定個別
網址有違法行為,可由執法機關通知數位部主管的TWNIC,停止解析該網址,防止國內民眾
連上。
除了政府作為外,臉書、推特等社群平台已開始標示有問題的訊息,但調查發現,民眾注意
到警告標示的頻率很低,近半(四十七%)社群媒體使用者表示從未見過,顯示社群平台雖
已建立一些不實訊息的警示機制,但成效並不顯著。
接觸立場不同的訊息,能讓民眾更警覺訊息的真實性;然而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是否需
要接觸到立場不同的訊息,具有兩極化的意見,兩端選項各有約一半的民眾支持,有四十六
%認為重要、四十九.五%認為不重要。
接觸異質訊息 破除迴音室效應
報告總結,台灣民眾雖初步認知到社群媒體上的訊息可能有疑慮,但並沒有認知到可能的防
護措施,例如社群平台上的警告標示,或是接觸更多元立場的必要性;社群媒體演算法讓人
更容易過濾和自己立場不同的訊息,進而形成「迴音室效應」,破除的方法之一便是接觸立
場不同的訊息。
報告建議,現代的數位媒介素養計畫必須強調接觸異質訊息,或是從不同來源管道接收訊息
的重要性,藉以打破不實訊息存在的條件。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02067
6.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