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如果農業部可以要求業者改產地,那同樣的情況有沒有可能發生在進口豬肉上。
圖表表示「進口多少美國產地的豬肉」,後面寫檢出含萊克多巴胺的批數為「0」。
正方會解讀「沒有進口萊豬」
反方會解讀「這很中國」
第一個事實
當年爭議的是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主因是本來台灣法規是禁止含瘦肉精的豬肉品,但蔡政府宣布要「符合國際潮流」於是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標準0.01ppm
國內與國外均允許殘留檢出萊克多巴胺。
第二個事實
消基會抽查在今年1月至5月市售豬肉時,法國產地與美國產地的進口量比例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資料顯示大約是8比10,但消基會抽查289件豬肉商品,法國進口有8件,美國進口卻是0件,在統計上似乎有些疑慮。
只能說政府要是早知道沒人要進口萊豬,當年被臭罵成實在太委屈了,依據美國優先原則,看到台灣沒有進口更多的豬肉,可能就不會給我們加入貿易協定的機會。
再換個推論,政府為了買美國的帳,但又為了不想再被罵,只好默默承受,做一些只能做,不能說的,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