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是這個啦
你想民調這種統計調查是想要呈現「全體
選民」的意向,因為你無法全部的人都問
,所以你用抽的。但你抽的母體必須是「
大致跟全體選民分配類似」的樣本母體才
有意義
比方說之前被某粉吹捧現在被罵的美麗島
全市話好了,市話樣本母體涵蓋全省,抽
樣分配也跟各行政區域人數比例符合。最
大問題是使用市話的母體相對現實來說年
輕人很難抽到,抽到的年輕人傾向也不見
得能代表現實。美麗島自己也知道有再加
權調整,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可以理解,
但你不能說他研究有問題,因為這是取樣
方法的限制
比方說全手機民調好了,好處是你涵蓋年
輕人了,但壞處是用手機年齡層跟市話有
點顛倒。再來手機無法讓你直接用區域來
區分樣本,你可能這次大安區不小心抽太
少大同區不小心抽太多然後就以為台北要
變色了
那你說另一種參在一起做撒尿牛丸手機市
話各半,那就是各自長處短處都取一半,
能否讓短處誤差互相抵消...期望是如此但
實際也不見得那麼美好
這幾種就是最常見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信
,因為它們隨機抽的母體分配「很接近」
全國選民的分配
那再想想什麼街頭訪問、YT投票,這種的
抽樣母體跟全國選民分配符合嗎?全國有
幾個人會去實況主街訪的路上逛?機率是
隨機的嗎?YT觀眾的政治傾向分配跟全國
人民的傾向會一致嗎?想最極端的就好,
中天台三立台的觀眾會代表現實選民分佈
嗎?既然取樣母體跟現實根本不一樣那就
是毫無意義的東西,講白了那些叫粉絲投
票不叫民調啦
※ 引述《youkisushe (65454)》之銘言:
: 這道理很簡單
: 因為街頭民調沒有經過加權
: 加權就是依照歷史各年齡層投票率來計算最終得票數
: 假設20-30投票率只有5成
: 30-40 6成
: 40-50 6成
: 50-60 7成
: 60以上 8成5
: 以上面粗估的投票率來看
: 20個年輕人支持B 加權下可能只有10票
: 20個老人支持A 加權依然有17票
: 你隨便拿一個街頭民調的結果來算一下
: 應該就會跟傳統民調差不多了
: 所以也可以證明各個民調為什麼結果也會有一些不同
: 有的全市話 平日上班時間已經沒什麼年輕人接電話
: 又被實際投票率加權下去 幾乎沒什麼影響力
: 然後在年齡分析上 可能樣本數也只有個位數
: 上個月4個投A 這個月5個投A 就會變成年輕人暴增
: 所以我個人是傳統民調跟街頭民調兩個平均下來看
: 會比較符合現實狀況
: 還有不要拿A民調跟B民調比
: 兩個加權跟取樣數據本來就不一樣
: 應該看同個民調前次跟這次消長關係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