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韓國玩 一去才發現不得了
馬路上看到的汽車 有九成是現代和起亞
政府部門採購的公車、警車和消防車 更100%現代汽車
坐地鐵和高鐵 車廂清一色寫著現代樂鐵製造
電視節目黃金時段 一律是韓國本土節目
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海報 一半以上是韓國本土電影 再來才是好萊塢電影
網路方面 入口網站與生活服務的APP 最大宗是Kakao和Naver
更別提人手一台三星手機了
而以上這些例子 都是政府可以在市場被攻佔時 限制外國企業並扶植本土企業
但除了早期兩蔣時代 有扶植過裕隆在汽車市場卻失敗的紀錄外 其他項目政府就無作為
捷運和高鐵 都花大錢採購日本和其他國家生產製造的車輛 卻還引以為傲
如果捷運和高鐵門檻較高台灣無法生產也算了 公車門檻不高應該可以扶植本土廠商了吧
但台灣公車卻採購一堆支那品牌 像是金旅、宇通、比亞迪、金龍 還有韓國的大宇和日本
車
電視黃金時段不限制外國戲劇播放 都被韓劇和支那劇攻陷
電影也沒有保護本土 讓好萊塢電影佔據台灣大部分的電影市場
而最該罵的 就是放任Line這個日皮韓骨的電商大舉攻陷台灣市場 現在又吃定台灣人已經
離不開Line
然後曾經的本土入口網站霸主 雅虎奇摩和無名小站也完全沒落 現在都被Google和臉書IG
取代
當然啦 會有人說台廠就是扶不起
但韓國當初起跑點跟台灣差不多 但靠著政府保護和扶植 現在各領域都有所斬獲
而台灣除了扶植晶片製造成功外 其實也沒有其他成功的紀錄
甚至政府還老是拿高鐵和台北捷運服務品質很棒來說嘴 但卻不是想著要建構車輛生產產
業鏈和創造就業機會出來 格局很不夠
有沒有台灣政府很消極在扶植本土產業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