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說,有問題,安檢怎麼會過?
我其實很訝異大家會這樣說。
以下舉幾個我們日常生活案例:
1. 前陣子疫情時,流行車宿,因此一些貨客兩用車(麵包車、箱型車等),內裝常會改裝
成適合出遊的模式,而無論是改裝店家,還是車主,常常也都是秉持著「驗車驗得過的前提
」;也就是說,只要驗車當下沒問題,其他時候,「基本上不要太誇張,就不會有問題」。
例如車框或車體,或者內部座椅有沒有安全帶、符合車申報的載人數量座椅。
這是第一種情境,沒什麼大問題,就是平時怎麼用都沒問題,只要驗車當下,該拆、該裝回
去的原廠組件裝回去,驗車過就又可以再無痛恢復改裝套件。
2. 只要是住在社區、公寓大廈,有管理委員會的人,都知道近期固定每三年、四年會有消
防安檢;會有專門負責檢驗的單位。
他們會先前來「預檢」,告知例如「沒有緊急出口提示燈」、防火門門弓壞掉、滅火器要更
換、梯間的雜物要收納等等。
而管委會也會通知全體住戶「配合」安檢,將梯間的個人雜物、鞋櫃等收納,或者防火門要
保持關閉(例如地下室入口)等等。
而一但安檢通過後,個人雜物依然會被堆積在梯間、地下室要避免煙囪效應的防火門,因為
停車場出入方便,或者老人家沒力開門,也都會是開啟著
以上兩種生活案例對比此次事件不也是一樣?
台灣人的檢查(無論是什麼勞檢或其他消防檢查),我在工作經驗中看見的(也包括像是輔
導身障的社工單位,長官有時會來看工作環境;那窗口也都會提前知會時間,以及需要注意
事項),甚至從在學校就已經開始 —— 因為學校要檢查,所以老師要學生賣力在當天打掃
,因為校長主任巡視,所以老師要學生在這堂課有聽講的注意力。
因為消防安檢要通過,大家都想要方便,哪一次不是「檢查當下把東西收好」,檢查好後獲
得認證即可
近期食安不也是?
常常都是先通過檢驗,但因為定期稽查很久才一次,也不會有什麼突擊檢查的機制,我們台
灣的生態不是已經很習慣這種「檢查模式」的表面功夫嗎?
怎麼還會意外「安檢通過」,但通過後沒有繼續保持著符合通過安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