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以色列超強動員能力可供借鏡 我後備改革要

作者: LoveMakeLove (愛製造愛)   2023-11-04 11:36:52
1.媒體來源:自由時報
2.記者署名:陳治程、涂鉅旻
3.完整新聞標題:以色列超強動員能力可供借鏡 我後備改革要找出「台灣模式」
4.完整新聞內文:
2023/11/04 08:58
https://img.ltn.com.tw/Upload/def/page/800/2023/11/03/phpMmyPIT.jpg
在以色列大規模動員投入戰爭對抗哈瑪斯後,我國改革中的後備戰力再度成為議題焦點。
陸軍退將、國防學者認為,我國後備動員不只制度上、訓練上、心態上不只有待加強,也
因為政策多參照他國,缺乏「台灣模式」的適應性,應思索如何將民眾的作戰意志,化為
實際的防衛戰力。(軍聞社提供)
〔記者陳治程、涂鉅旻/台北報導〕我國自三年前推動後備戰力改革,從復編、新編步兵
旅,到實施十四天新制教召,甚至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制度,都一再凸顯台灣近年的周邊威
脅態勢確正逐漸升高;而鑒於以色列大規模動員投入加薩戰爭對抗哈瑪斯,我國改革中的
後備戰力再度成為議題焦點。
陸軍退將指出,我國後備動員制度不只流路冗長,亦缺乏實務驗證,軍方針對攸關常、後
備戰力的年度「漢光」演習及新制教召,實施方法也有改進空間。國防學者更點出「台灣
模式」的重要性,不應一昧向他國取經,應多加思索如何將民眾的作戰意志,化為實際的
防衛戰力。
退將、學者盤點我國後備改革 法規、實務面「皆有待改進」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李俊毅表示,今年稍早,以色列軍人及後備役團體曾因司
法改革而與政府產生摩擦,但隨著戰爭爆發,軍隊與政府仍齊心投入作戰,這與台灣情形
類似;根據民調顯示,面對台海衝突時,大多數人是有上場打仗的意願,即便平時對國軍
、訓練和實際戰力有不同觀感,但在存亡之際仍勇於對抗威脅。但他也補充,台灣雖然長
期面對中共的文攻武嚇,卻承平時間久、缺乏實戰經驗,並不利於國軍推行兵力改革的驗
證。
針對後備動員法制,陸軍退役少將、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認為,規範我國
後備動員制度的《兵役法》及《兵役法施行法》明令,當國家發布全國動員令時,召集後
備軍人的動員令會經後備指揮部、各地區後指部、再到縣市政府,最後交由警察單位逐一
通知,與以色列的例子相比,「我們召集動員的指揮鏈太長了」,並不符合戰時迅速應處
的要求,他強調,俄烏戰爭、以巴戰爭都凸顯敵威脅以「突襲」開場的後果,若共軍快速
進犯,屆時動員體系能不能找到人都是問題。
胡瑞舟補充,加薩醫院遭砲擊的事件,也凸顯出心理戰和宣傳戰的重要性,近年共軍經常
以軍演、假消息等方式擾亂國內輿情,如何防範對岸侵擾行為的同時導正視聽,也是未來
備戰台海應加強注意的重點。
https://img.ltn.com.tw/Upload/def/page/800/2023/11/03/phpX0ru7K.jpg
圖為陸軍步兵109旅的後備軍人,於壕溝內實施戰備警戒。(本報資料照)
教召天數變多了 但軍方戰備速度、心態還不夠
在教召方面,李俊毅解釋,以色列過往每三年會實施一次「兵團級」的後備役教召,而以
國政府自今年起從三年一召改為兩年一召,提升後備役的召訓量能,以因應約旦河的安全
情勢;胡瑞舟則表示,我國實行14天新式教召,但在制度外的實務面,他認為國防部「積
極性不夠」。
胡瑞舟指出,國防部今年度發出的「動員召集預告書」數量僅15000餘份,與200萬的後備
軍人相較,教召比例很低、訓能也不夠,且受教召的後備軍人員也多以考試、出國、生病
等理由盡可能核免教召,降低了召訓成效。
而教召時的武器配發,胡瑞舟也認為「有待加強」,他援引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
基說法,以色列後備部隊的武器包裝一拆就能使用,但我國後備役的武器出庫解封時,還
得先去除黃油,曠日費時,更是不符後備動員的速度要求。
基於後備動員制度和實務觀察,胡瑞舟質疑,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今全民防衛動員署
)官員前年曾在立法院宣稱,國軍可在24小時內動員21.5萬員後備軍人,他對這樣的動員
能力打上問號。
https://img.ltn.com.tw/Upload/def/page/800/2023/11/03/phpiPc7OP.jpg
我國在國防政策上多參照星、以、美等外國制度,嘗試提升國軍總體戰力,但看來看去、
改來改去,往往白忙一場,儘管近年兵力改革小有進展,但可再加速推進,找出屬於我國
的「台灣模式」,才能保家衛國,無懼外來威脅的肆意侵擾。圖為我國首批接受教召的女
性後備軍人。(本報資料照)
釐清常、後備任務及戰場 找出國土防衛的「台灣模式」
胡瑞舟補充說明,國軍的反登陸防衛戰略採「拘、打並行」,拘指的是由後備役組成、負
責第一線接戰的灘岸守備旅,打則是由志願役官兵組成的常備打擊旅,若後備部隊無法依
戰術想定執行灘岸守備任務,也就代表作戰計畫不符實情,無助常備部隊實施反擊,主力
的常備部隊仍得先行接戰,因此他甚至認為,第一擊應由常備部隊迎戰,為後備部隊爭取
整備時間。
李俊毅認為,從以色列的經驗可以觀察,在國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常、後備部隊的「差
異化」是必然,而我國近年推動後備戰力改革,從編制、裝備、訓練各方面來提升防衛作
戰能力;他直言,以色列與我國面對的威脅不同,但政府並未釐清後備部隊在未來戰場的
角色,既要執行灘岸守備,也要學會打城鎮戰,不只民眾還沒有做好打城鎮戰的準備,部
隊也缺乏相應的訓練模組,應當明定主戰部隊、後備部隊的任務與職責劃分,「先有怎樣
的常備,才有怎樣的後備」。
李俊毅總結,我國在國防政策上多參照星、以、美等外國制度,嘗試提升國軍總體戰力,
但看來看去、改來改去,往往白忙一場,儘管近年兵力改革小有進展,但可再加速推進,
找出屬於我國的「台灣模式」,才能保家衛國,無懼外來威脅的肆意侵擾。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79002
6.備註:紙上談兵的典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