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睡不著看到這篇新聞
看了幾篇板上的回覆之後,稍微有些感觸
我想這位北一女的老師
大概是非常有教學理想的一位國文教師
對於教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方式
也勇於實行在課堂之上
我也認為文言文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特別是其中提到對於
『學習文言文有助於提升白話文理解與表達』
這一點是非常認同的
姑且不論作者的背景出身、思想愛好
文言文的本質就是有限的框架下
最大程度描繪想要傳達的意象
這是對於『語感』的一種訓練
可以擴大想像空間
古人對詩對詞等等就是這樣彼此碰撞
才誕生了許多傳世名作
很多板上的留言都說『文言文根本就用不到』、
『讀了也沒有比較好』、『廢』、『落後思想』
以上等等我認為也是真實的反應
又像是該老師提到
『消減了四書內容,是為缺德』
『去除道德倫理課程,是為不倫』
等等之言
在其他社群平台也有很多人叫好
我看完的當下只有一個很深的感覺
這應該就是整個台灣教育環境的問題
為什麼板上那麼多留言都在噴文言文?
那就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討厭回憶:背註釋+默書
考試的時候一段短文,一篇詩詞、幾個註釋
一題不過幾分,錯一個字少一個字就扣1分
常常是分數都不夠扣的
誰能不討厭啊!
並不是說默書或是背文章註釋不好
這也是一種的訓練
可以鍛鍊我們的腦部記憶力
但是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就是很討人嫌啊!
誰還管你內容是在講甚麼人生大道理
文章結構華美、用詞精煉有意境
只知道我的分數很容易不見
並且話又說回來
我們常說教育是『德、智、體、群、美』
在國語文教育中對於這些目標
真的會因為文言文或是白話文而有區別嗎?
不論是不是有『去中化』的政治因素存在
我想應該都是身教大於言傳吧!
如果國語文的課堂只是流於形式
因人廢言或因言廢人
而不能帶領學生領會其中的奧妙
我想也就duck不必
像是這位老師這樣有這樣教學理想抱負的
我不知道佔比有多少
這位老師自己也提到『教學時間不足』
這個從十幾年前就一直存在義務教育中的問題
我一直都認為是要不斷的檢討整個教育規劃
是否有一個完整性、延續性存在
我們最常說的不就是
『國中老師說以後高中會教』、『高中老師說這以前國中教過了』
然後複製貼上到大學高等教育
目前以『多元化』為導向的課綱來說
我個人認為確實是有些矯枉過正的狀況
所謂義務教育,就是希望可以讓整體國民
有最基礎的人文素養水平
過多的選項發展反而會導致迷惘與混亂
正常的多元化適性發展
不是強迫性的讓人去接觸不同的類別項目
而是在有一定基礎上鼓勵學生主動去追求
像是我的國中小表弟妹、堂弟妹
每次看到他們的課表我都覺得真的有必要嗎?
一堆傳統的國數英社自之外還有好多
我從來沒看過的課程
以上純屬個人鄙見
如有指教請鞭小力一點_(:3」∠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