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作者顧炎武是偏安政權南明的官,跟台灣與中國關係環境相似,而事實上甚至比南明與清朝
的關係更為險竣。
而看亷恥一文: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看得出來是在表面是說品德,實
際上是對國家存亡感到焦慮,如果下至平民上至君王皆無責任感,那麼國家滅亡是遲早的事
,亷恥會隨時間地點而改變,但不變的是責任感,如果國家的公務員及高官都不願負擔責任
,國家無恥,滅亡是一定的,這點台灣人面對中國文功武嚇,如果還是抱持著沉迷昏醉的日
子,別說抗中保台,自己都甘願淪為中國一省
文中:齊朝一大夫曾說兒子17歲就會彈胡琴跟鮮卑語並受重用,事實上,台灣軟實力不如已
往,甚至還有不少台灣年輕人沉迷抖音,跳科目三等敵國中國的娛樂並以此為榮,看在顧炎
武的亷恥裡,台灣上至君王士大夫,下至平民年輕人,均已沒有責任感,亡國只是早晚的事
而已。
義務教育起源於18世紀軍國主義的普魯士,為的是讓人民能夠快速成為動員可用的兵力,畢
竟教育是昂貴的,可以看出教育部的預算其實都名列前幾名,故當然有不少夾帶愛國主義,
國族主義的私貨,當然,台灣因為深受大國的威脅,隨時有打仗的風險,故連國小國中都會
有不少軍事教育的影子在,譬如刻意使用軍事用語:操場,司令台,班長等用語,國族主義
跟亷恥時代背景不同,但想表達到感情卻是一致。
顧炎武的亷恥表面講亷恥,實際上卻是妥妥的愛國主義,然而太多人太想定義亷恥到底是什
麼,以顧士的背景,這應該不是他所要說的,而實際上,國乃滅亡才是他擔憂的,學亷恥非
常符合現今台灣人的國族主義需要,加強愛國感,並非被說沒有存在的價值,抗中保台更應
該唸亷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