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4年海生館展首座藍鯨標本 揭海廢殺傷力籲海洋永續
公視新聞
孟昭權 陳奐宇 許政俊/屏東報導
發布時間:2023-12-15 19:31 更新時間:2023-12-15 20:43
2020年初在台東擱淺死亡的藍鯨幼鯨,死因是嘴巴遭繩索纏繞、活活餓死,由於它是台灣
首度記錄到的藍鯨擱淺個體,在海保署、成大鯨豚中心等單位產官學合作下,耗時近4年
將它製成標本,今(15)日在屏東海生館正式展出,以它的生命為參觀者近距離提醒著海
廢的殺傷力,及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藍鯨巨大的骨架懸掛在半空中,但真正的頭骨卻被金屬支架支撐著,保存在玻璃展示櫃,
頭骨上超過10公分的凹痕,對參觀者近距離揭示海廢的殺傷力。
參觀者楊同學表示,「人類為什麼要把用不到的繩子丟進海裡面,然後就纏住牠,就沒有
跟上牠的家人。」
2020年1月,全長20公尺、約2歲的幼鯨擱淺死於台東,死因是嘴巴遭繩索纏住、活活餓死
,海保署、成大鯨豚中心等單位合作,耗費近4年,克服製作工法、保存等難題,將幼鯨
製成首座藍鯨骨骼標本。
成大鯨豚中心教授王浩文指出,「台灣濕加熱加陽光,3個,就是骨骼的大敵人,所以基
本上我們就如何去做細部修正,然後找到適合台灣自己的參數。」
台灣首度記錄到的藍鯨擱淺個體,被送到屏東海生館組裝,模擬藍鯨下潛瞬間,15日正式
展出,由於海生館位於日治時期有鯨魚故鄉之稱的恆春半島,也讓展出別具意義。
屏東海生館館長陳啟祥表示,「恆春半島以前就是有非常多的鯨魚,對我們當地的民眾,
知道說我們這裡本來就是鯨魚的故鄉,對於鯨魚的保育、環境的保育,更是非常急切的事
情。」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球公開展示的完整標本僅約25件,台灣產官學攜手完成標本
,讓幼鯨以另一種面貌重現,時刻提醒大眾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李怡慧/編輯
https://youtu.be/w0DVMb1Oo9Y?si=1fXRJLL9f9o2IojO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7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