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tvbs
2.記者署名:
記者 許稚佳 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27歲男愛泡溫泉!肛門長滿花椰菜狀突起物 醫揪1危險行為釀禍
4.完整新聞內文:
27歲的陳先生經常前往三溫暖場域,多次與伴侶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沒想到,2個月前突
然發現肛門出現如花椰菜狀的許多細小突起,醫師身體檢查懷疑為「尖性濕疣」,考量症
狀輕微且須確認是否有合併其他感染,遂轉診至門診,經由視診及抽血檢查,診斷為「尖
性濕疣合併淋病感染」,給予三週抗病毒藥物治療並追蹤觀察三個月後後恢復。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蘇迎士表示,尖性濕疣俗稱為菜花,是由致病菌種第6型
或第11型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表皮腫瘤樣增生,主要經由性行為傳染,但也有因生產或外
在環境導致的垂直感染及間接感染的機率。
尖性濕疣的潛伏期較長,病程表現多是在性接觸三至四個月後生殖器官出現花椰菜狀病灶
,由於性行為形式多樣,尖性濕疣可能感染肛門、口腔、舌頭和咽喉等部位,引發吞嚥困
難、聲音沙啞等症狀,在男性尿道則會使尿流側流。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數據,台灣男性尖性濕疣感染率為1.95%,女性則為0.78%,不論
性向,凡是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或有多重性伴侶的族群都容易受到感染,且可能同時感染梅
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蘇迎士醫師提醒,如果不早期以疫苗預防,尖性濕疣不僅會影響
免疫力較低的人群,也可能會有鼻咽癌、陰莖癌、子宮頸癌、直腸癌等癌化病變,平均機
率是一般人的9倍之多。
尖性濕疣通常以視診為主要診斷方式,若病灶過於嚴重則需要進行病理切片以確認是否癌
變。治療方式包括局部藥物、電燒、冷凍治療及手術,蘇迎士醫師指出,臨床主要使用抗
病毒物質藥物,目標是抑制細胞分裂,防止病灶擴大,可由患者自行使用,但此類藥物兼
具燒灼及腐蝕特性,有可能造成皮膚疼痛。電燒、冷凍或手術,則適用於病灶較廣泛且嚴
重的患者,一般會由大腸直腸外科、整形外科進行治療。藥物治療的預後效果視病人免疫
力而定,且有一定復發風險,通常在治療後的半年內會有三至四成的復發率,須避免危險
性行為。
蘇迎士提醒,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於2019年提出建議,26歲以下無論男女都應施打人類乳突
病毒疫苗,以有效預防感染尖性濕疣,26歲至45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也可以與醫師
討論後接種。此外,安全性行為與固定性伴侶都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作法,能夠降低
一定比例的罹病率。若民眾自我檢查發現生殖器官有花椰菜狀的突起,建議前往醫院就診
,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s.tvbs.com.tw/life/2374991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