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記者署名: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漢聲發行人黃永松辭世 莊靈:希望台灣留住漢聲文化寶藏
4.完整新聞內文:
漢聲發行人黃永松辭世 莊靈:希望台灣留住漢聲文化寶藏
2024-03-04 22:0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漢聲雜誌發行人黃永松今日辭世,享壽81歲。
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表示黃永松一生全心致力文化傳承及採集民間藝術,
對民間工藝、古蹟及攝影藝術等文化保存貢獻卓越,其辭世為台灣藝文界一大憾事。
黃永松好友、攝影家莊靈透露,「漢聲」累積逾半世紀的圖檔、文獻資料庫,
大陸曾有意收藏但黃永松並未答應,希望文化部能將這批寶藏留在台灣,
成立漢聲博物館或資料庫。
文化部表示,黃永松1943年生於桃園龍潭,曾獲第九屆總統文化獎。
他在1970年代所創辦的《Echo》、《漢聲雜誌》、《漢聲小百科》、《漢聲童話》等,
深入挖掘與梳理台灣民間文化,使當時的社會更認識鄉土意義與民藝美學,
更在此過程中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出版與編輯人才,「漢聲」所建立的民間文化基因庫,
也提示後人對在地文化保存的研發與重視。
黃永松所經營的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中國童話》曾獲71年圖書金鼎獎
「優良圖書獎」,2006年《時代》雜誌將《漢聲雜誌》評選為「最佳行家出版物」;
之後並成立「漢聲巷」書店,推廣閱讀及民間藝術。
2023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於「《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出版「黃永松」攝影家專書,
肯定其為民間傳統文化攝影累積豐碩可觀的珍貴成果。
黃永松獲頒總統文化獎時表示:
「耕耘是很大的學問,文化工作和農夫耕耘很像,文化圈還有一批更可貴、更傻的耕耘者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黃永松自己就是這樣「傻」的「文化農夫」。當年的「漢聲四俠」:吳美雲、姚孟嘉、
黃永松、奚淞,目前僅剩退休多年的奚淞。
黃永松1990年代末將事業重心轉入大陸。他不只走遍大江南北調查整理中華文化,
還成立基金會保護搶救黃河口古鎮磧鎮,仿效「天工開物」的概念在寧波慈城打造
「天工之城」,邀請陳履安夫人曹倩、中國結名師陳夏生、刺繡大師粘碧華和
大陸藍印花布國家級技藝傳人吳元新等工藝師進駐策展。莊靈表示,
對岸有意收藏「漢聲」累積半世紀的中華文化檔案資料庫,但黃永松並未答應。
黃永松近年長居大陸,僅在疫情期間返台長居,解封後又重返大陸,
去年年底返台時檢查出肝癌。莊靈表示,黃永松整理投入紀錄中華文化逾半世紀,
「漢聲小百科」、「中國童話」與「大過鼠年」等生肖書系列皆為台灣人共同的集體記憶
。希望文化部將「漢聲」累積半世紀的文獻檔案留在台灣,成立漢聲博物館或資料庫。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7808500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