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啦,有買過美股或其他國家上市股票的人都知道
如果要交易外國股票,在台灣只有兩種管道
第一是以國內券商進行複委託下單
再由國內券商以「複委託帳戶」向外國券商購買股票
另一個則是直接開通海外券商帳戶,並以該券商的帳戶進行交易
但第一種方式除了給國外劵商的收手續費外
還會再被本土券商收另一次的手續費
等於一頭羊被扒兩次皮,讓投資人的交易成本上漲
另外能選擇的投資標的受限制也是個問題
至於開通海外券商帳戶直接進行交易則容易有開戶過程繁瑣
出入金比較麻煩,手續較繁雜、不在金管會保護範圍中
以及萬一投資人因故身亡,遺產處份困難等問題
可是,小弟覺得很奇怪
既然前述兩個管道各有問題
那為何各國不乾脆統合各自的證交所跟金管、劵管機關
這樣成立一個單一證劵交易市場
由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以一套統一的會計準則跟法規進行管理
不是更加有效率,也更有利於投資人進行跨國性投資嗎?
像是讓台灣投資人能直接下單美股
或是讓美國投資人能直接買台積電而非買容易溢價的台積ADR
讓投資人只需負擔匯率風險,這樣不是更好嗎??
那為何當前世界只有歐盟境內的泛歐交易所有類似的功能
而其他國家卻不這麼做呢?
請問各位,明明統一的證劵交易市場、統一的監管機構
與統一的會計準則跟監管法規
對於投資人較有利
還可以利用各地的時區跟工作時間,全天24小時開市
為何除了歐盟外,其他國家的證交所都各自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