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
常溫下濕米製品安全食用期限只有1~2天
此菌沒有很少見 中國南方碎米可檢出率達23%
2018年廣東河粉事件 就常溫存放達三天
(之前就發生生產環節無此菌 但在流通散裝環節發現此菌)
雖然這種中毒很少見 但也不是沒有的機會
: 為什麼很稀少,因為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其實很少見
: 台灣目前發現案例為零 <= 這個畫起來,以後會考
: 所以什麼保存不當就可能產生?
: 當環境沒有這種菌的時候,再怎麼保存不當也不會產生好嗎?
: 所以我們先退一百步,就當這個菌莫名其妙突然冒出來
: 要讓這種菌大量繁殖,首先要有三十幾度含水含油的環境
: 所以以往案例常見的就是在發酵過程中生長
: 譬如中國的酸湯子一案,制做酸湯子就需要常溫進行發酵
: 但粿條需要發酵嗎? 不用
: 粿條的製作方法就是先將米(乾的)輾成粉(也是乾的)混些澱粉(一樣是乾的)
: 加入水做成米漿後加熱成型(殺菌)就是粿條了,菌來不及大量繁殖就先死了
: 也就是說,做好送到百貨公司廚房的粿條根本不太可能帶有活菌
: 於是回到上面百貨公司廚房沒這種菌的時候再怎麼保存不當也不會生出來的迴圈
: 所以硬要說是米酵菌酸造成的,那只有兩種情況
: 第一個是工廠做粿條的時候,在米粉水那關先不知道從哪搞來這稀有毒菌
: 然後又不知道為什麼米粉水配出來後故意維持三十幾度保溫很長一段時間
: 直到繁殖出大量病菌留下大量毒素後才去做成粿條
: 又很剛好的不知道為什麼整批粿條只供應給這個百貨公司的廚房
: 第二種情況就是廚房拿到粿條後,不知道從哪搞來這毒菌放到粿條上
: 而且這粿條還刻意保持三十幾度很長一段時間讓病菌大量孳生
: 像中國的案例,酸湯子發酵都還要十來天,寶林的廚房可能有什麼時光機熱一下就夠了
: 然後再拿這批酸掉的粿條下去炒給客人就行了
: 跟米酵菌酸比,其他毒素甚至有人下毒的可能性要高太多太多了啦
: 如果真要是那巧合中的巧合中的巧合,那更有可能被汙染的也是木耳而不是粿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