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媒體跟ptt,我覺得我
變成米酵菌酸的專家了。
我來做個懶人包好了。
1.米酵菌酸是一種化學毒素,
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不怕高溫,所以
高溫熱炒殺不死。
2.米酵菌酸由唐菖蒲克伯氏菌產生,
唐菖蒲克伯氏菌普遍存在於土壤之中,
容易寄生於椰子、玉米跟黑木耳之上。
但是唐菖蒲克伯氏菌有很多種菌株,
有些菌株很容易並產出大量米酵菌酸,
有的菌株則不太會產生米酵菌酸。
目前很會生產米酵菌酸的菌株,普遍存在於
中國內地、印尼、跟莫三比克。
中國台灣這次還是第一次發現。
有一說一,何美鄉跟王定宇說是內地來的
,應該是沒有歧視,是事實。
3.根據內地學術研究顯示,這幾年廣東省
米酵菌酸中毒人數成長很多,是因為
檢驗粄條,發現米酵菌酸含量比過去高。
原因有兩個:
(1)防腐劑濫用,因為唐菖蒲克伯氏菌是
一種虛弱的菌種,在一般情況下競爭不過其他黴菌細菌,無法生長;但是唯獨不怕防腐劑。
防腐劑把其他細菌黴菌都殺光了,
造成唐菖蒲克伯氏菌獨大,可以順利生長,
並分泌大量米酵菌酸。
(2)做粄條一定要加入玉米澱粉
或馬鈴薯澱粉,用來修飾口感、促進成形。
玉米澱粉剛好就是唐菖蒲克伯氏菌
適合生長的環境。
所以看完上面我們更了解
米酵菌酸了,是吧?!
有沒有什麼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