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6m3kimo5566 (灑花國國王)》之銘言:
: 我覺得八卦版應該快完蛋了,幾乎成為謠言的產地.
: 「農業部農試所研究人員指出,台灣環境中早就有該菌,該細菌有許多病原型,但可產生
: 致命毒素『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只有『椰毒亞型』的病原型,台灣環境中原有
: 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不會分泌米酵菌酸.」
: 「農業部農試所助理研究員蔡佳欣說明,該細菌共有4種病原型,不同病原型的唐菖蒲伯
: 克氏菌有不同特性,產生的致病能力也不同,台灣環境普遍存在唐菖蒲柏克氏菌至少超過
: 20年,在土壤或枯枝落葉等都可找到,台灣環境現存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會分泌米
: 酵菌酸.」
補充一下wiki上看到的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ngkrek_acid
Bongkrek acid is a respiratory toxin produced in fermented coconut or corn
contaminated by the bacterium 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rkholderia_gladioli#Nomenclature
Burkholderia gladioli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thovars:
B. gladioli pv. gladioli causes gladiolus rot
B. g. pv. alliicola causes onion bulb rot
B. g. pv.agaricicola causes soft rot in mushrooms
B. g. pv. cocovenerans (sometimes written as cocovenenans) spoils coconut pulp
所以如神父引述得這些專家所說的,只有『椰毒亞型』的病原型(B. g. pv. cocovenerans)
才會分泌米酵菌酸(目前的研究)。
另外,有看到新聞寫"台灣曾在腐敗的杏鮑菇、具鳳梨果腐病的鳳梨鑑識出米酵菌酸"
不過去看他的來源,指的應該是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不是米酵菌酸
參考資料也沒提到椰毒亞型B. g. pv. cocovenerans
台灣環境現存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如果會分泌米酵菌酸,應該不會到今天才發生
米酵菌酸中毒。
底下這位鄉民的說法,我沒查到"米酵菌酸毒素有 A、B、C、D 四種類型"這樣的說法
不知道他在哪邊看到的
: : 根據我查詢的結果如下
: : 唐菖蒲伯克氏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細菌。它可以在土壤、水和各種植物中找到。並不是前文
: : 中所述的罕見
: : 唐菖蒲伯克氏菌可以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素的毒性很強,攝入少量即可導致中毒
: : 甚至死亡。
: : 米酵菌酸毒素的毒性強弱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 : 毒素的類型:米酵菌酸毒素有 A、B、C、D 四種類型,其中 A 型毒性最強。
: : 毒素的劑量:攝入的毒素越多,中毒的風險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