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inenger (低能兒)》之銘言:
: 這不是很奇怪嗎?
: 台灣是科技大島
: 技術應該是沒問題的
: 人才應該也是有的
: 結果沒有人
: 拍得出科幻片?
: 小說也很少科幻小說
: 我只知道倪匡而已
: 西台灣
: 一個《三體》吹上天了
: 台灣連個科幻代表作都沒有?
: 簡直是廢到笑啊
: 整天拍黑道、搞Gay
: 不然就是什麼鱸鰻的廢片
: 真的是豈有此理
: 沒人發現台灣拍不出科幻片嗎?
說自己是科技大島,不要再貼金了,是代工大島比較合理
至於科幻片,簡單來說就是影視工業發展到極致的體現
舉個例子
南韓在90年代,發現他們全國生產車子的產值,比不過鐵達尼號的票房
決定十年計畫發展影視娛樂產業
通常是從現代偶像劇開始
我們後來才開始看到「冬季戀歌」這種產品
那是跟當年的台灣取經所產生
有了製作的基礎,開始發展歷史劇,比方說「大長今」
因為歷史劇是比較需要前期考究和製作
有了偶像劇累積的資本和團隊,才做得起來
最後是科幻片
必須有一定的鉅額資本,加上培養了一定水準的特效團隊
配合大量的美術風格設計等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可以支撐大型製作
通常到這個階段,就剩下劇本的部份
好的劇本也要有好的製作團隊,而好的製作團隊也仰賴好的劇本
劇本怎麼來?絕對不是請ChatGPT幫你寫
從原著來說,科幻小說通常是影射著今日社會的大小議題
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只是用太空歌劇、科幻元素去包裝而已
當一個社會能夠接納自己的不足,願意檢討繁文縟節或傳統陋習
這類型的劇本才有產出的機會
不然你要政治正確、不能批判國家、大家都嘻嘻哈哈不打打殺殺
壞人都只是耍小壞最後都改邪歸正,社會一派和諧
那你去看新聞報紙就好,畢竟
台灣這麼棒,人人有錢賺,拿光劍的絕地武士何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