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留原文 因為跟標題完全無關XD
這問題三不五時就會跑出來
有關台灣歷史的分期,
我一直很好奇這名字是怎麼決定的
1624~1662
荷西時期/國際競爭時期
大航海時代的產物,主要以荷蘭、西班牙分別取得台灣南、北部作為貿易根據地
後來西班牙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
因為這段時間還有如日本、明朝等人民在附近活動,故稱國際競爭時期
但課本比較多是叫荷西時期
1662~1683
明鄭時期/鄭氏時期
明鄭時期強調此政權是南明的延續,鄭式時期則是比較傾向此為獨立政權
畢竟後來鄭經還自己取作東寧國王
課本我兩種都看過
1683~1894
清領時期
這個我最好奇,為何是清「領」這個領是有什麼特別的涵義嗎,為何不叫清治時期
好像也不會有人叫它是「清據時期」,畢竟在中原地區,大清帝國是中華民國上一個政權
既然現在中華民國正在治理台灣,應該不太會否認清廷當年治理台灣的正當性
1895~1945
日治時期
現在課本幾乎都叫日治時期,我也很清楚以前多以日據時期稱呼
因為要強調日本這50年是竊據台灣的,沒有正當性
或是要強調這段時間台灣是作為日本的殖民地,而稱日殖時期 (日本殖民時期)
現在則是以日本統治 (要說治理也行)台灣的時期
更中性的稱呼是日本時代,但課本少見
我之前也想過要怎麼看待日本政府留下的制度、遺跡等 https://lurl.cc/MOQhds
1945~
中華民國時期/中華民國在台灣/戰後時期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中華民國是繼日本後下一個統治台灣的,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合理
就跟過去的歷史沒什麼不一樣,被一個新的外來政權統治 (以台灣人角度來看)
後者的稱呼則比較想要凸顯中華民國的大陸時期跟台灣時期,1949以後改成「在台灣」
也聽過完全不講中華民國,直接以二戰之後來稱呼此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