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Paper (紙博士)》之銘言:
: 如題
: 剛剛看到一個新聞
: “台南女警中槍亡....”
: 點進去看 才發現根本就是自殺==
: 現在想想現在新聞都用墜樓 窒息
: 甚至還看過自願性落軌 這種說法
: 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說“自殺”這兩個字
: 自殺就是自殺
: 既不是綠豆糕 也不是棋盤
: 不說“自殺” 跟過去不能討論“性”有什麼差別
: 不能說“自殺”是什麼白癡政策?
大概是「負能量禁止散發」的道理吧...
畢竟如果因為某則消息,而鼓動到錯誤的心理,豈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且就算有「再
給自己一次機會」的宣導信息,理論上成效似乎也不彰...
「迴避」的論調,其本質在於謹慎言辭,避免引發更大的麻煩
如果刺激到逝者家屬,傷痛更難彌補的可能性理論上不等於零,因此要先一步達成防制的
作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