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tatabi (matatabi)》之銘言:
: 如果有人往返林口通勤的
: 應該都知道上下班時間超級塞
: 下交流道前根本比用走路還慢
: 到底為什麼這一個地方可以這麼塞啊?
: 是市區道路規劃不良嗎?
: 還是聯外道路太少?
: 還是單純太多人?
不是道路規劃不良,而是都市規劃不良。台灣政府官員的智商就是那麼低。
把一整塊重劃區全部規劃成住宅區,就是那麼的智障。
首先,會去重劃區實際居住的,幾乎都是還在工作的青壯族群。
在純住宅的區域,要出去工作勢必要開車,而且要開很久到別的區域上班。
這根本就是浪費人民的時間 (拖垮生產力或休息時間)、燃燒一堆汽油製造空污。
像淡水新市鎮,根本就沒什麼人願意搬去,因為附近的工作機會太少。
要工作勢必要開車進台北市,而目前進出只有一條大路,上下班就是塞車。
就算淡江大橋開通,進台北市也還是要 30 分鐘起跳。
一天就是至少花 1~2 小時在通勤。
林口也是純住宅,進出也就是高速公路交流道塞爆。
內湖則是相反,一大片科學園區,超過 13 萬人需要通勤進入內湖區,一樣是塞爆。
這種大規模單一化的純住宅、純商業區,基本上帶來密集的人流就是無解。
看看另外一個反例,對岸號稱百年大計的雄安新區,不招商現在根本就像是鬼城。
最佳化其實應該是每個市鎮都配有一個中小型商業區。
一定要先吸引招商,才會有工作機會,才會有人流入,
最後這些人就會優先選附近的房源。
而且這些人也不必超長通勤,擠爆馬路。
道路會塞爆的因素,其實就是 = 總通勤人數 x 人均通勤時間 = 總通勤時間
總通勤人數跟人口數、人口結構有關、工作機會有關,這很難降低。
能設法降低的,就是人均通勤時間。
總通勤時間越長,就代表尖峰時間馬路使用率越高。
而且總通勤時間一旦達到一定規模,馬路無法有效疏導車輛時,就會引發塞車。
一旦塞車,那麼人均通勤時間又會增加,總通勤時間又會變得更長,導致惡性循環。
下場就是人民浪費一堆時間在無意義的通勤,降低生產力/幸福度。
在無法降低總通勤時間的情況下,一些城市只好開始弄一堆措施
1. 限制車輛通勤 (例如車牌單雙號輪流通勤)
2. 鼓勵公司錯開上下班時間 (提早上下班或晚點上下班)
更可笑的是,現在雙北市很多紅綠燈設計非常有問題,
常常一條馬路直直開,才剛過一個紅燈轉綠燈的路口,
開了不到 100 公尺到下個路口又剛好轉成紅燈,徒增加通勤時間。
正確的交通號誌設計,應該是要設法降低總人口的通勤時間。
總之,會塞成這樣就是都市規劃不良。
巨型的商業區或是巨型的住宅區,就是會搞成這種大塞車的下場。
住商比例不均就是淡水、林口、內湖的大問題。
台灣其他重劃區也很多都有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