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國家而戰嗎?經濟學人:富裕國家年輕人參軍意願低,但也有例外
風傳媒 蔡娪嫣
歐洲正發生二戰以來最大規模戰爭,因應俄羅斯的威脅升高,許多歐陸國家計畫擴充武裝部
隊。到2030年前,德國希望將部隊人數從18.2萬增加至20.3萬,而法國則計畫從24萬增加
至27.5萬。波蘭打算在今年年底將部隊人數從19.7萬增加至22萬,最終目標達到30萬。荷
蘭武裝部隊人數為4.9萬,不到冷戰時期規模的五分之一,去年定期招募僅增加了3600名
新士兵。
各國的招募單位竭盡全力,透過愛國主義、自我實現和價值觀等口號與宣傳文宣來推廣軍
隊。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口號是「我們為德國服役」(Wir. Dienen. Deutschland.)。他
們還與TikTok和Instagram上的意見領袖合作宣傳,然而,似乎這些措施仍不足以達到募
兵目標。
不僅歐洲正在為募兵而苦惱,世界各地的衝突熱點及周邊地區也面臨著如何吸引更多人投
身軍旅的難題。一些國家正重新考慮以徵召或義務役的方式強制平民服役。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7日引述研究指出,難以擴充兵員的問題出在於,
隨著國家更加富裕,公民通常會變得不太願意為國家犧牲。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改變
,他們更將重心放在追求事業上,並更加注重個人主義。因此,加入軍隊的意願降低,甚
至也不太願意參與保衛國家的防衛戰。
從台灣、南韓到歐洲
20世紀初,約有八成國家採取徵兵制度,到了2010年代中期,這一比例下降至不到40%。
經合組織(OECD)38個成員當中,有13國廢除徵兵制度。北約(NATO)32個成員國中,只
有8國保留了這一制度。
近年對於徵兵的討論,主要集中在面臨嚴重戰爭威脅或已陷入戰爭的國家。以烏克蘭為例
,該國有成千上萬名男性為避免接到入伍通知,而越境逃亡或躲藏起來。4月2日,烏克蘭
政府將徵兵最低年齡從27歲降到25歲。而俄羅斯已將數十萬名被強制動員的男子投入戰場
。
在以色列,軍事義務是公民身份的核心。以哈戰爭爆發後,約有30萬名以色列人受到動員
。以色列年滿18歲的成年公民皆需服役,僅少數族群、宗教信仰等特殊背景者可免役。男
性須服滿32個月,女性役期則為2年。目前當局希望將男性役期延長至3年,並將預備役除
役年齡延至45歲。這導致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免役的問題受到激烈政治討論。
在亞洲,台灣2022年將男性義務役期從4個月延長至1年,但目前僅有約16.9萬名現役士兵
(中國則約有200萬解放軍)。在南韓,為了改善義務役待遇,役期已縮短至18個月,並
逐年調漲軍餉。此外,由於徵兵僅限男性引發反女權政治,當局也希望能招募更多女性志
願役。
越富裕越不願為國而戰?徵募軍人困難的原因
在最近一輪(2017年至2022年)世界價值觀調查(WVS)當中,對全球60幾個國家地區的
居民:「您是否願意為您的國家而戰?」結果顯示,富裕國家的公民參戰意願較低。荷蘭
16至29歲年輕人只有36%表示願意。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料的。德國政治學家明克勒(Herfried Münkler)將西方民主國
家稱為「後英雄主義」社會,指出在這些社會當中最重要的價值是保護人的生命和追求個
人幸福。戰爭慘痛的教訓也使人更加不願意為國家參戰。二戰戰敗國的公民戰鬥意願很低
,德國和日本分別是47.6%和13.2%。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軍事獨裁統治歷史使許多公民
對武裝部隊沒有太多信任。
根據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U)的學者瓦格納(Wolfgang Wagner)、索爾格(
Alexander Sorg)以及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UR)的學者昂德科(Michal Onderco)
的另一項調查,大多數學生準備在國家受到攻擊時捍衛自己的國家,他們的動機似乎更多
來自於對民主、自由和開放社會等基本價值的承諾,而不僅是出於對自己國籍的忠誠。
年輕女性表現出更多猶豫,是因為軍隊性暴力的風險和戰鬥對身體素質的需求。許多女性
表示,願意透過投入情報或後勤支援等方式為國防做出貢獻。另外,年齡也是影響公民戰
鬥意願的另一個因素。老年公民可能懷疑自己為國防做出有意義貢獻的能力。
出乎意料的是,政治立場並不是一個人是否願意為祖國而戰的主要原因。瓦格納指出,「
極右派不急於打仗」,至少在德國和荷蘭是這樣。根據他去年在這兩個國家進行的一項研
究,計劃投票給極左或極右政黨的公民當中,很少有人表示願意為自己的國家而戰。支持
中間派政黨,如德國的社會民主黨(SPD)和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人則更願意為國參
戰。
激烈的人力資源競爭也是一大挑戰。在大多數富裕國家,Z世代有眾多就業選擇。去年,
歐盟15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14.5%,相比2015年的22.4%有所下降。在德國,青年失業
率僅5.8%。軍隊很難與私營部門競爭,畢竟在辦公室工作相較於在泥濘裡匍匐前進更為
舒適。
然而,當衝突逼近時,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這幾名專家的研究顯示,與戰爭距離接近時
,會使公民更願意戰鬥。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鄰近俄羅斯的歐洲國家不那麼持鴿派立場。
哪些富裕國家公民戰鬥意願仍高?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在WVS調查中,仍有一些富裕國家的公民表現出較高的為國而戰
意願。在法國,有58%的年輕人表示願意戰鬥。在新加坡、台灣和南韓,受訪者願意戰鬥
的比例分別為74.3%、77%和67.4%。在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有三分之二公民表示
願意參戰。實際上,這四個北歐國家保有義務役,在擴充兵員方面的煩惱較小。
以剛加入北約的瑞典為例。瑞典在2011年取消徵兵,但2018年因未能達到招募目標而恢復
徵兵。該國預計將部隊人數從6萬9700名擴充到9萬6300名,每年需要約1萬名新兵入伍。
年滿19歲公民,不論男女,都必須參加徵兵測試,但僅有少數人能通過徵兵調查、體檢和
面試等所有過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符合服役資格,而最終入伍的人數僅為參加徵兵
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義務役並沒有使瑞典年輕人對軍隊產生反感,反而讓他們更熱情。國防部長強生(Pal
Jonson)表示,在退伍調查中,約有80%的受訪者表示會推薦其他年輕人參加軍事服役;
大約30%的人表示會重新入伍成為士兵或預備役軍人。由於符合資格的年輕人比所需人數
多,因此只有最優秀的候選人才能入伍,而軍事服役在個人履歷上也是加分項目。
徵兵制有助於保持北歐軍隊內部的多元化,在中東也是,許多國家將年輕人服兵役視為社
會的黏合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2014年實行義務役,部分原因是要在年輕人中建立共同
的認同感。摩洛哥、約旦和科威特也紛紛效仿。
當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經濟學人》總結指出,改善募兵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隊人數,但許多民主國家無
法達到募兵目標仍表明改善策略的作用有限。在自由主義社會中,許多人已經將參軍視為
別人的工作,恢復義務役可能在政治和實踐上都有難度,與募兵人數不足的原因相同:公
民與軍隊已經疏遠。
然而,北歐模式似乎有助於拉近公民與國防的距離,確保軍事服役仍然是社會生活的一部
分,並促使更多的中學畢業生考慮相關職業。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可能只有在國家面臨危機
時才會參軍。
在俄羅斯發動全面侵略之前,大多數烏克蘭人也不曾相信他們有一天會為自己的國家而戰
鬥。正在烏克蘭東部作戰的前電視製片人安德烈(Andrei)說,他在俄羅斯入侵的第二天
就報名參軍。他說:「恐懼會促使你這麼做。」
https://www.storm.mg/article/509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