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恩呼籲:要加強少肌型肥胖的防治藍圖
2024/05/20 10:39:30
經濟日報 楊連基
在最近在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舉辦的「肥胖暨代謝症候群防治學術研討會」中,台灣肥胖防治
衛教學會常務理事也是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就針對台灣地區少肌型肥胖症的盛行率
及防治模式,提出了一些深入的探討及防治措施。
劉伯恩醫師表示,在40幾年前,那時候就有在做肥胖症的手術治療,就是用「開放式」的打
開腹腔,切除部分的胃體積,以達到減少熱量攝取的目標。而那時候的減肥概念,只是針對
過多的脂肪來處理,因此無論是政府的公衞政策或民間學術的建議,都是提倡避免油膩的食
物。而大約在20幾年前,就提出了「澱粉性肥胖」的理論,特別是東方人的飲食文化,澱粉
類的攝取佔了很高的比例。依據克列氏循環的化學反應結構,過多的澱粉就會轉變成脂肪堆
積起來。但在10幾年前,就發現許多肥胖的案例,其身體的肌肉量被脂肪取代,相對的,當
體重瘦下來後,因無肌肉的支撐,身材就會變的鬆跨。目前依據外國的臨床醫學統計:少肌
型肥胖症的比例,男性大約是6.1%,女性大約是7.3%。
在此次減重代謝研討會中,劉伯恩醫師也整理了多篇國際臨床期刋的報告,發現罹患少肌型
肥胖症的病患,不但會有高發生率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 、胰島素阻抗性的病變,也
會延長手術後的住院天數,甚至手術後的嚴重併發症也會提升,且與某些癌症的罹患率有正
向關聯性,特別是吞嚥困難、失智症也有密切關聯性。
在治療方面,是需要多元層面的介入,例如在營養學方面,一定要有足夠的必須胺基酸、低
GI飲食及低碳少糖的成份,也要提高地中海飲食成份的頻率。在運動方面,除了有氧運動外
,也要加入規律的低中階抗性重訓的運動。為了除去「運動抗耐性」的產生,也要有運動處
方的介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對於一些病態性的大胃口患者,也可以考慮加入
調整下視丘失衡後的飽食中樞之配方,及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的阻斷作用,作為介入性治療的
輔佐作用。
劉伯恩醫師也提醒大家,良好的體重管理原則:最重要的是要找出發胖的成因,再施予量身
訂做的處方,為了防止復胖的困擾,也要建立健康良好的飲食行為,並讓減重生活化,才能
持之以恆達到窕窈「享瘦」的境界。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800/797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