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skylin (自由翱翔)》 之銘言:
:
: 國共戰役關鍵點
:
: 徐蚌會戰
:
: 老共對國軍
:
: 號稱60萬對80萬兵力
:
: 完美寫下以少勝多的戰史
:
: 差距20萬人數
:
: 到底如何能逆轉勝利呢?
:
:
:
這就是要提到國軍的傳統特點了,不聽指揮,
各自為戰,見死不救。
淮海戰役,也就是國軍稱的徐蚌戰役中,
國軍總人數確實佔優,而且火力重武器都佔優
還有空軍作為偵查。
但是國軍是分為7個兵團和2個綏靖區共9個
重兵集團的,這9個指揮官之間是矛盾重重,
互相誰也不服,戰時不停的互相拉後腿,就
想著讓其他人送死。
這9個重兵集團分佈在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互相之間距離多達幾百公里。解放軍
一般都是集中優勢兵力包圍其中一兩個重兵集團
,然後派出少量部隊力阻援兵。但從濟南戰役
開始,四五次戰役中,國軍的援兵都是拖拖延延
,不堅決執行救援命令,見死不救,沒有一個
例外。
三四個重兵集團共同去救援一個部隊,互相之間
也矛盾重重,互相提防,一個比一個慢。等
走到一半時,被包圍的部隊已經被滅,然後
一個比一個跑的快。跑的慢的重兵集團又被
回過頭的解放軍優勢兵力包圍,其他幾個見狀
是跑的更快,而不是掉頭救援。
黃百韜,邱清泉,李彌,李延年,黃維等等都
是如此。
遼沈戰役時,救援部隊還打出了塔山戰役這種
救援的戰役,到這邊救援部隊和力阻援兵的解
放軍之間就沒打激烈戰鬥。
這種情況下,再多20萬人,解放軍也打的贏,
畢竟每次只需要動員30萬人打10-15萬人即可,
其他部隊都是見死不救,拖延出兵,出兵後
也是慢慢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