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誰不想討論?】從立法制度流程論證

作者: olctw (k.olc.tw)   2024-05-24 21:57:24
文章來源 https://tinyurl.com/4av5s66d
【誰不想討論?】從立法制度流程論證
假如你問我因為國會改革法案爭議走上街頭的人多不多,我肯定會回答絕對很多,主要原
因是很少人會花時間研究立法程序,其次是有免費物資可以享用,有很多年輕人可以聊天
,要不是我稍微理解立法程序,也已經不再年輕,我也會再回到青島東。
借用關鍵評論網應對2016年選舉做的「立委衝殺毀」專題裡的一張立法流程圖來說明,真
的蠻建議大家可以看這一系列的專題來理解立法院運作,連結我會放在一樓。
為什麼會相對理解立法程序,是因為擔任邱顯智2016年選立委幕僚時,我們的對手是柯建
銘,當時團隊裡面的成員陳為廷、魏揚,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國會制度,因為我們的主要
訴求就是終結王柯體制,推動國會改革。我得要花時間看他們的研究成果,因為我是邱顯
智司機兼對稿人,平常開車載他的時候就得跟他預練記者可能會發問的問題,以及上節目
的講稿(雖然在老柯的全力封鎖下,訪問很少,上節目更少)。
立法程序最關鍵的一環是「黨團協商」,也被稱為朝野協商,此制度作用為「終止一讀並
進入二讀」,立委衝殺毀專題給的案例是「2012/3/29,衛環委員審議食管法時,主席蔡錦
隆跑到廁所旁,用小蜜蜂說:現在宣布開會,本案毫無共識,全案保留送朝野協商,散會
」,之前有沒有其他案例我沒研究,等到蔡英文上台並且全面執政後,民進黨就更喜歡用
這奧步,包含在前瞻基礎建設條例、美豬行政命令審查....等法案,都有以沒共識為由,
逐條保留或者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
為什麼明明有黨團協商,還說黨團協商的作用是終止一讀並進入二讀,原因是黨團協商的
相關法規規定協商期限為一個月,這一個月沒有取得共識(整合好的議案),就會直接進
入二讀。形成一套在有阻力下的法案通過最快的立法連招:
提案(一讀)
> 全案保留(一讀終止送黨團協商)
> 黨團協商(不處理一個月)
> 二讀(逐條表決)
> 三讀(修正文字)
既然分析完藍綠兩黨都超喜歡用的快速立法連招,自然可以從這套連招裡分析出,到底是
誰不想討論:
一、委員會為一讀程序,委員會如果沒有提案完馬上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我會認為召委
的那個黨及相同立場的黨或個人,是想討論的。
二、黨團協商冷凍期一個月內,如果有召開要對議案做處理,我會認為立法院院長的那個
黨及相同立場的黨或個人,是想討論的。
三、從第一點延伸的邏輯判斷,在委員會期間,未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前,採取各種杯葛
、拖延手段者(常見的有不斷地提臨時動議、提程序發言、攏長發言、嘗試不斷重複發言
、出言挑釁其他立委或干擾其發言、破壞主席麥克風或搶麥克風...等),可視為個人或所
屬政黨,不想討論。
四、從第二點延伸的邏輯判斷,在黨團協商召開會議處裡議案期間,採取各種杯葛、拖延
手段者(常見的有提程序發言、攏長發言、嘗試不斷重複發言、出言挑釁其他立委或干擾
其發言、破壞主席麥克風或搶麥克風...等),可視為個人或所屬政黨,不想討論。
說明完立法程序與判斷不想討論依據後,就可以分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誰不想進行實質
討論。
一、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並沒有馬上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開了三場公聽會,起
碼兩場以上司法法制委員會,我會覺得吳宗憲此時立場是想討論。
二、在公聽會及司法法制委員會中,民進黨是率先使用許多杯葛、拖延手段,提臨時動議
、程序發言、亂按麥克風、出言挑釁其他立委、做人身攻擊、搶麥克風、靠近主席台試圖
干擾主席...等,我會認為民進黨是不想討論。
三、有了上面的各種杯葛、拖延手段發生後,國民黨羅智強就開始狂提直接表決意見,台
民黨黃國昌投贊同保留意見,有幾條是發言完沒共識後保留送黨團協商,最後應該有一些
條文是共同保留送黨團協商(我雖然看了蠻多錄影片段,但也沒這麼多時間看完全部片段
),這時候國民黨、民眾黨態度轉為不想討論(覺得浪費時間,就是讓民進黨繼續各種杯
葛、拖延手段)。
四、黨團協商由院長韓國瑜主持,由於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爭吵過激(尤其是柯建銘
超常針對黃國昌),韓國瑜多次希望定好各項規則後,能夠比較順利的平和討論法條內容
,不是雙方互吵,此時我覺得韓國瑜是想討論。
五、民進黨團過程中一樣不斷的有亂按麥克風,挑釁並言語攻擊其他黨團立委,以及嗆黃
國昌烙人時引用慣例應該是黨團三長才能出席,所以韓國瑜嚐試建立是否之後就是以黨團
三長出席為慣例,有其他人出席發言應提出申請,但民進黨團就以各種理由找非黨團三長
的人出席,阻止規則的建立,我認為民進黨是不想討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