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隱身普通人群的集體獵童網絡──「美術館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4-05-31 01:23:18
1.媒體來源:
《報導者》 | The Reporter
2.記者署名:
文字/張子午
攝影/鄭宇辰、林彥廷
設計/黃禹禛
共同採訪/洪琴宣、孔德廉;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黃鈺婷
3.完整新聞標題:隱身普通人群的集體獵童網絡──「美術館叔叔」梁恩睿性侵兒少被判25年
4.完整新聞內文:
獨家調查:「大貓案」權自立的共犯首度曝光
隱身普通人群的集體獵童網絡──「美術館叔叔」梁恩睿性侵兒少被判25年
https://imgur.com/a/1E6ZOdO
20年前「大貓案」首度讓國人驚覺兒少性剝削的邪惡犯行,主嫌權自立出獄後與梁恩睿組
成更多獵捕幼童的共犯結構。經過數月不公開審理,梁恩睿一審判決25年。(設計/黃禹
禛)
去年(2023)8月,20年前性侵未成年兒童與少女、製成「大貓系列」光碟販售的男子權
自立,出獄改名後又因涉及兒少性剝削案──藉照顧鄰居未成年女童時性侵並拍攝影片─
─在警方追捕過程中,疑似畏罪跳樓身亡。隨著其犯行在媒體與網路曝光,掀起民眾強烈
怒火,最後基隆地檢署同年10月因嫌犯死亡,以不起訴偵結,整起事件又淡出公共視野。
《報導者》追蹤超過半年後發現,此案並未因權男死亡而結束,還有一位任職台北市立美
術館的共犯梁恩睿,2023年底被逮捕、羈押後,基隆地檢署以「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
例」第36條等罪名起訴,經過數個月的不公開審理,今日(5月30日)下午於基隆地院一
審宣判:梁恩睿對兒童強制性交、強制猥褻、拍攝性影像共14罪,應執行有期徒刑25年。
此案凸顯出這個誘騙、性侵、拍攝、散布兒少性剝削影像的犯罪模式非但沒有絕跡,20年
後捲土重來,甚至成為流通於國際「暗網」的共犯結構。
「看圖說故事,換你說說看──現在開始,你有專屬3分鐘的時間,換你說說看這張畫發
生了什麼事?歡迎跟我們分享你們的祕密故事!」
螢幕畫面上顯示出色彩豐富的當代藝術畫作,女孩對著面前的麥克風,發出童稚的聲音。
這段2022年10月上傳到Facebook、短短20秒的檔案,拍攝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
中心(簡稱北美館兒藝中心),看起來只是另一位家長為孩子順手留下的生活紀錄,然而
,這則尋常不過的貼文,背後隱藏的,是一個巨大的祕密。
未曝光案情背後:國內罕見的集體性侵兒童共犯結構
https://imgur.com/TYM3Ta1
主嫌權自立去年跳樓身亡後,《報導者》追蹤超過半年發現案件如滾雪球般擴大,其中一
位共犯是任職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梁恩睿。本圖為示意照片,非當事人。(攝影/鄭宇辰)
「孩子跟我提到,除了阿伯,還有一位阿伯的朋友『美術館叔叔』,大多是在權姓嫌犯家
(一起性侵孩童並拍攝影像),」基隆市政府社會處李姓社工說,從去年8月爆發權自立
性侵與偷拍女童案後,她負責陪伴3位受害的未成年姊妹接受檢警調查,安排後續的生活
重建與治療事宜。
「他們也會帶孩子一起出遊。我們找到他(美術館叔叔)的Facebook,翻到一段影像,確
認此人在北美館展覽活動錄下的聲音,就是我們的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社工從孩
子敘述中比對Facebook資料,發現此前從未曝光的共犯,曾帶著受害孩童到其任職的北美
館。
同步掌握事證的警方於去年底拘提犯嫌──北美館教育服務組研究助理梁恩睿──到案,
查扣其手機與電腦,由基隆地檢署依涉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36條第3項等
罪名,對梁男提起公訴。經過數個月的不公開審理,今日(5月30日)下午2點半於基隆地
方法院第六法庭一審宣判:對兒童強制性交、強制猥褻、拍攝性影像等共14罪,應執行有
期徒刑25年,為有期徒刑最高上限;另外其存有犯罪證據的iPhone手機1支、iPad 2台、
Apple筆電2台、行動硬碟4個均沒收。北美館政風室也派代表到庭;下午4點,北美館發表
聲明,重申對於性犯罪及兒少性剝削絕對零容忍,要求所有同仁於執行職務時務必謹守專
業倫理,並善盡維護兒少權益及環境安全之責任。
被害家屬的告訴代理人、法扶律師謝杏奇也出庭聆聽判決,她坦言此案兒童受害長達三、
四年之久與人數眾多,實屬罕見,「我們以為台灣已經很文明,沒想到還有這麽誇張的事
情,好像沒有法律一樣,治不了這些人。若不是去年警方在花蓮偶然發現下載(兒少性剝
削)影片者,他們(加害者)還會繼續搞下去,小孩子根本什麼都不敢說」謝杏奇表
示,案件其實還沒結束,今天宣判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為發生在基隆的部分犯行;在權
自立與梁恩睿長期聯手下,還有更多被害兒童與影像證據發生在桃園,桃園地檢署檢察官
正在偵查階段,尚未起訴。
結合刑事局情資,從花蓮到基隆的案外案找出真實被害者
回顧整起案件,從花蓮一路延伸到基隆、桃園,甚至來自澳洲的通報,從散落各地的證據
,拼湊出一張兒少性剝削犯罪網絡。
2023年7月,花蓮縣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科技偵查隊(花蓮科偵隊)持搜索票,進入吉安
鄉男子詹勳明住處,從其電腦主機與3個隨身硬碟中,查獲多部國內外論壇網站下載的兒
少性剝削影片,警方清查後赫然發現疑似有台灣的未成年兒童受害。
「當時我們發現相關影片共有200多部,承辦同仁很辛苦地全部看完,從裡面找蛛絲馬跡
,不斷從網路上去搜尋可疑犯嫌與被害人的身分,最後比對出被害人所穿校服,透過基隆
的刑事(警察)查訪(基隆)學校,確認被害人身分,一步一步追出來,」當時負責偵辦
的花蓮科偵隊隊長朱茂昇表示,無疆界的網路蒐證極度困難,找出真實身分猶如大海撈針
,除了跨縣市警察單位聯合偵辦,還必須依靠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基礎,才能有效鎖定目標

花蓮科偵隊之所以能鎖定下載者身分,進而從轄區內找到其住所及下載的影片證據,除了
第一線員警勤於辦案之外,必要的先決條件,來自警方中央單位──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簡稱刑事局)初步調查、篩選出來的情資。
對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副隊長陳思翰而言,這是每年例行性的工作。他過去任職專責資訊、
網路、科技犯罪之偵查的刑事局偵查第九大隊,曾接受由美國專家來台傳授的網路兒少性
剝削案件偵辦訓練,得以運用一套美國執法單位開發的工具及偵查技巧,找出哪些網路IP
位置,使用P2P軟體上傳及下載兒少性影像,並將這些累積搜到的IP以及相關資料分享給
各地警方。
https://imgur.com/8XmKS2U
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副隊長陳思翰曾接受美國專家訓練,運用一套工具監測上傳及下載兒少
性剝削影像的IP位置,並將這些情資分享給各地警方,成為2023年查出權自立獵童網絡的
關鍵。(攝影/林彥廷)
「每年暑假,我都會分一點散布(兒少性影像)類案件給各地方警察做,初衷是要讓台灣
警方維持最低能量在辦這個東西,就像買彩券開獎,案件發久了就可能會『中獎』,因為
有戀童癖的人,絕對不會刪這些影片,這是他們的『珍藏』!」陳思翰解釋。
沒想到這次在花蓮「開獎」。花蓮科偵隊隨即與基隆市警察局第三分局偵查隊共組專案小
組,由基隆地檢署檢察官何治蕙指揮偵辦後,鎖定主嫌身分:2001年犯下惡名昭彰「大貓
案」、已服刑完畢的權自立。警方於同年8月18日聲請拘票、搜索票獲准,8月20日下午3
點,趁權男赴桃園開南大學參加職訓課程時,前往圍捕,不料權男於四樓教室走廊突奪門
跳窗,當場墜樓,送醫搶救不治。
權自立疑似畏罪跳樓身亡前後,正是台灣#MeToo運動掀起社會高度討論的時刻,在這股風
潮下,其過往判決書細節被張貼於社群平台,權男20年來重複針對未成年女童、出獄後變
本加厲的犯行,在網路上引發廣大公憤。然而相較於輿論沸沸揚揚,實際辦案進度卻因被
告死亡陷入停頓。
基隆地檢署於2023年10月24日偵結,予以不起訴處分。表面的新聞過去,民眾關注度隨之
消散,整起事件又再次被社會遺忘;然而對於在第一線負責協助被害孩童的社工而言,權
自立死亡後,真正困難的工作正要開始。
受害孩童在社工朝夕陪伴下,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當接到來自學校的責任通報,還不知道嚴重程度有多高,通報資料上備註先與偵查隊聯
繫,連繫後偵查隊期望我們先不要讓相關人員瞭解這個案件,」李姓社工回憶去年8月,
第一時間收到通報後的情形。
從2022年從民間單位來到市府工作後,她偶爾都會接到性剝削案件,類型大多為青少年在
網路遊戲結識網友、自拍裸照外流,原本以為又是另一個「傻孩子」。隔天卻是極其漫長
的一天:從一早9點,陪著來自同一家庭的三姊妹至醫院驗傷、去婦幼隊做筆錄、由檢察
官親自訊問案情,李姓社工完成偵訊及孩子的安置服務時,已經是晚上9點了。
「在偵訊期間檢察官提供相關證據時,才發現這件事情很嚴重,相較過往案件裸露身體,
相關證據顯示這是一起嚴重的性侵害甚至性虐待的過程。偵訊過程孩子沒有辦法說,後來
才知道這是一件預謀很久的犯案,甚至是下藥的狀況。這類型的案件孩子通常因為侵害過
程產生嚴重創傷而出現記憶中斷、凍結或是解離的狀況,何況在藥物的作用下,要孩子完
成偵訊極不容易。」
由於情節十分嚴重,等了3個小時才進到地檢署開始調查,這段等待的時間裡,李姓社工
和另一位前來支援的社工買來糖果等零食,透過遊戲與孩子們互動,使得孩子在進入實際
釐清案情的階段前,得以初步建立起信任關係。「孩子看到我們並沒有指責媽媽,或者要
對媽媽怎麼樣,所以她們就覺得我們兩個(社工)好像不是什麼壞人──因為加害者曾經
說過,『如果被發現,你們的媽媽會被抓走』,以此威脅孩子。」
https://imgur.com/6BMELjM
李姓社工從案發後就陪伴孩子一路接受檢警偵訊,方才從孩子口中聽見「美術館叔叔」的犯
行,為孩子的遭遇心痛之餘,也持續扶持與陪伴他們的生活至今。(攝影/鄭宇辰)
李姓社工以不帶價值評判的態度,讓孩子保有自主表達的空間。她強調,陪同訊問的過程
就像聊天,若是一開始就以嚴重的口吻,帶著震驚或指責,孩子馬上就縮回去。
「協助這類型的孩子時,最困難的是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讓他們能夠揭露這些不舒服或
不願意回想的過程,而且因為受到的創傷程度不同,每個孩子的反應也會不同。有些孩子
被侵害時間很長,對於整個事情沒有辦法說;有些孩子則因為在這些過程中除了侵害外,
還得到加害人給予物質或情感的補償而過於認同加害人,甚至配合加害人的所有要求;而
有些孩子則因為年紀過小,懵懵懂懂的,也不清楚怎麼一向對自己很好的人,怎麼會一夕
之間成為大家口中的『壞人』?」
一旦在和社工互動中建立的信任感,並且得到安全的感受,甚至沒有得到想像中的責備或
是處罰,原本很多不記得的過程或是原本沉默不願回答的問題,就會如同潘朵拉的盒子被
打開一般,所有的答案(誘拐跟侵害過程)開始透過孩子的陳述一一呈現在眼前。
「你們大人沒有說過,好人也會做壞事」
透過孩子共3次訊問的證詞與母親S的描述,這一張針對幼童的性犯罪網絡慢慢被拼湊出來
。首先,S因生活瑣事求助於網路社團,結識表面上熱心提供幫助的犯嫌。但她不知道的
是,對方正透過社群平台檔案,窺伺著這位母親po上網的孩子生活照片。
這位名叫權子源的男子,就是20多年前下藥性侵未成年女童、拍攝與販賣「大貓系列」影
像的權自立,坐完10年牢獄出來改名後,逐步建構出另一個人設:開設梅之緣工作坊帶領
親子DIY手工皂體驗,並從事包車親子旅遊團。以愛孩子為形象的他,開始主動邀請S的小
孩到家裡玩,剛好與其當時女友的2位女兒年齡相近,很快彼此便成為玩伴。對處於相對
弱勢社經條件、在母職中心力交瘁的S(除了3位女童還育有1名1歲男孩、丈夫忙於勞動工
作)來說,權男的出現分擔了許多照顧壓力。
家住桃園的權男,時常接送孩子到家裡玩,後來索性從桃園搬到基隆S家的隔壁棟,以鄰
居的身分更密切互動,在外面大人看不見的房間,極端的邪惡開始發生:在孩子面前播放
大量兒童性影片,近乎洗腦,告訴她們這些都是正常的行為。
當被問到為何未對外透露這些祕密時,最小妹妹的解釋:「沒有人告訴我們不可以啊」、
「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人是壞人」、「你們(大人)沒有說過,好人也會做壞事」
更多受害者、共犯和加害模式逐漸浮現
權自立案20年前的受害者黃嘉虹,2023年曾在網路社群平台與媒體公開訴說當年的創傷經
歷。案件爆發後,無助的S與黃嘉虹聯繫,後者因而得知加害者的手法以及嚴重程度:
「就我跟受害者媽媽所知,他不放棄任何一個下手機會,加害者簡直就像他們的家人。權
自立有一個一貫的手法,有可能的下手目標,他都會帶著他的女友跟女友的小孩,讓對方
放下戒心,小朋友都叫他伯父。」
黃嘉虹表示,權自立出獄後交過多任女友,都是鎖定弱勢單親或受家暴婦女,包括新移民
、原住民、低收入戶,家裡面可能有2、3個小女生。但是他一死,就難以追查還侵害過哪
些小孩。
「他都用甜點或者是糖果給小朋友吃,20年前是一個一個單獨下藥,但是現在手段更大膽
,只要沒有大人在,他就是全部一起下藥。我聽到的最嚴重的是,他帶7個小朋友去桃園
的家裡,7個一起下藥(集體性侵)。」偵辦期間,黃嘉虹透過S以及員警,就已經得知這
並非個案,背後疑似有一個更大的網絡,警方正在追緝共犯:
「警方懷疑他在私底下組織戀童癖的網絡,傳授一些手法或是一起做一些事情,共犯似乎
是網路上認識,在非常高(頻率)接觸小朋友的藝文單位服務。」
李姓社工也一直問孩子,「除了阿伯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大人或孩子?」得到的回答證實
了黃嘉虹的說法:還有一個阿伯的朋友在美術館工作,大部分侵犯行為發生在權自立家,
有時候是兩個人在不同的房間進行,有時候只有一個人。檢方二度傳喚3位孩童,釐清在
北美館工作的梁恩睿涉案情形,雖然在社工陪同指認的照片中,並未出現梁男,但警方在
後續查扣的手機與電腦硬碟裡掌握與他相關的影像。
孩子也提到更早時候,看過教會裡其他的孩子出現在加害者住處,然而卻無法說出姓名或
明確指認。從孩童的證詞與影像證據,最終確認受害孩童共有6名,分別是S的3位女兒、
教會另一家庭的2位女孩──權自立搬到基隆後,陪伴孩子參與教會的活動時結識,以及
與S有親屬關係的另一名未成年男童。
https://imgur.com/1uYonwm
權自立結合共犯獵捕幼童的犯行,橫跨20年重複發生,暴露出巨大的結構性疏漏,讓更多
脆弱孩童受到摧殘。本圖為示意照片,非當事人。(攝影/鄭宇辰)
來自澳洲警方巡邏「暗網」後的通報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點,來自國外的情報替此案打開更多重要的證據及線索。
曾赴美國FBI受訓、與國際防制網路兒少性剝削平台保持互動的高雄市婦幼警察隊警務員
謝勝隆,去年收到澳洲警方調查單位Task Force Argos通報,他們在巡邏「暗網」時,發
現多部性侵與猥褻兒少的影片發生地點在台灣,調查顯示該批影像是由梁恩睿上傳,證實
相關影像內容已廣泛流傳在國際戀童地下網絡。
謝勝隆將此一情資交給台北市警察局婦幼隊,因此李姓社工第三度收到執法單位傳喚,陪
孩子們到台北做筆錄。因澳洲查獲的影像事發地點為桃園(權自立較早住處),另案由桃
園地檢署偵辦。
梁恩睿和權自立是怎麼認識的?兩人的犯行與分工模式?影像的散布途徑為何?背後是否
有更多的受害者與戀童共犯集團?種種問題皆因主嫌死亡、兒少性侵案依法不得公開等因
素,難以得知。
基隆地院的審理僅處理梁恩睿犯行,並未深究兩人的關聯。被害家屬的告訴代理人謝杏奇
指出,梁恩睿在權自立身亡時,還跑去日本旅遊,回國時在機場被警方拘提,羈押8個月
至今,「從開庭與起訴書得知,他們(權與梁)是旅遊時認識(權經營包車旅行團),偶
然發現彼此是『同好』,接近孩子後,時常一起帶去權男家玩、陪他們做功課等等。犯行
的策畫以權男主導、梁配合並上傳國外網站,但由於主嫌死亡不起訴,因偵查不公開,若
檢察官沒有要發動更大規模調查,礙於現行規定,無人(包括律師)能進一步了解權男背
後還含藏多少線索與祕密。之前開庭主要是勘驗被告梁恩睿拍攝的影片證據──有20幾次
(侵害行為),被告就像『擠牙膏』式的看證據到哪裡才承認,無從得知是否有其他共犯
或集團等等,有點『見樹不見林』。」
被告梁恩睿在法庭審理初期,聲稱由於權自立長期對孩童下藥,是孩子主動脫衣服引誘他
性交與猥褻等行為,影片也是孩童主動說要拍攝,亟欲推卸個人在案件中的責任,後來態
度才轉而認罪,並表示悔意。
台灣「半套的梅根法案」難以預防隱藏在周遭的加害者
另一方面,身在其中見證孩童遭遇的社工,對於加害者資訊無法被公開揭露,感到無比心
焦。
「當這件事情發生後,除了網友在Facebook上氣憤轉貼,沒有任何一個政府單位出來傳達
其實他是慣犯,(或宣導)若你們家的孩子疑似受害,或者有可能的潛在受害者,可以怎
麼求助。或許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對這種事情很隱晦,抱著家醜不外揚的心態或怕被檢討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社工科兒少保護組社工督導李宗憲感嘆。
李宗憲在去年案發後第一時間就與基隆婦幼隊、偵查隊密切聯繫,並與社工共同討論孩子
的後續安置。從基層社工至今已在兒少保護(兒保)領域工作近20年,他看著一個接一個
的未成年受害者掉入難以掙脫的循環。
「一日兒保,終生兒保」,李宗憲形容,不堪入目的影像在網路上不停被複製、下載,即
使成年過後,仍如同烙印伴隨受害者餘生。這反映出政府相關單位對於兒少性剝削的結構
性問題缺乏整體思維,現階段除了修法加重刑責,僅能在出現受害者之後用社工單點式的
「補破網」,前端預防的策略、加害者身分的警示幾乎付之闕如。因此,早已熟稔於誘騙
、性侵、偷拍、自行產製並開發兒少性剝削市場的權自立,20年後悄悄地捲土重來結合更
多「同好」,不斷使更多孩子遭受摧殘。
僅管我國有針對性犯罪加害人的身心治療、輔導或教育,經過評估有高度風險則可送進刑
後強制治療,「但若他有正當工作,也表示為過去的行為反省道歉,服刑出獄後查無犯罪
證據,我們也不可能下這樣的(強制治療)評估,」台北地檢署主任觀護人劉寬宏表示。
走過30年觀護人職涯的劉寬宏,在今年5月底退休,多年來擔任性侵犯刑後強制治療評估
委員。他坦言人心難測,就算有各種評估量表與最長4年的社區治療,權自立當年若很能
掌握這套針對性侵加害人的評估系統,對治療者(心理師)說出對方「想聽到的答案」,
第一線執行治療的專業人員不容易預測其未來風險;而警方僅被動受理登記報到,不像觀
護人擁有進一步監控的手段,如測謊、電子腳鐐等工具,加上無類似英美的「終身監控」
,出獄後的性侵犯登記報到在台灣「最多就是7年」。
為防止性犯罪者經釋放後於社區中再犯,2005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正時,即模仿美
國「梅根法案」,建立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登記報到制度:性侵犯出獄後,必須定期向警察
機關辦理身分、就學、工作、車籍及其異動等資料之登記及報到(不登記與報到的懲罰效
果僅為行政罰),期間為7年或5年──以權自立為例,從案發後服完10年刑期、2011年出
獄後,最久到2018年底為止即不再需要到警局登記報到,成為一個不需受監控的自由人。
性犯罪者身分資訊僅供學校及醫事機構申請許可後才可查閱,行政單位不能公開。缺乏美
國社區公告制度的情況下,長期以來台灣採用的僅是「半套的梅根法案」,一般民眾無從
得知是否有性犯罪者生活在周遭。
北美館聲明:梁男任職期間並無與工作職責相關之檢舉情事
「(受害女童)媽媽後來跟權姓嫌犯20年前的受害者(黃嘉虹)聯絡上,但是他們很無力
,第二個(梁恩睿)如果進去(監獄),20年後出來改名,又(如同權自立)再來一次啊
!沒人知道他們到底怎麼來?他們到底在做什麼?除了我們圈內人看到這些人的手法這麼
可怕,對一般社會大眾就只是個新聞事件,沒有想過,周遭有這麼恐怖的人在流竄。」
李性社工直言,這件事情發生後,世界猶如在她眼前崩潰,一直以為安全的環境不再安全
,國小老師、安親班主任、同學爸爸、隔壁鄰居都可能是這個獵童網絡的成員之一。
「他們純熟到你根本沒辦法辨識出意圖,這些人高度變態,也高度同理,他很知道怎麼靠
近人、怎麼接近孩子,怎麼收買他們、怎麼恐嚇他們,讓他們不要講出去。然後我們案件
一直來、一直來,同樣的事不斷再發生、再發生,防不勝防。」
《報導者》調查,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學系畢業的梁恩睿,大學時期頻繁投入公共服務,
每年暑假都會隨日籍老師至南投山區的霧社、春陽部落,帶領孩童記錄、傳承原住民文化
;大學畢業後赴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研究所,專攻兒童藝術與兒童心理,留日期間曾於
「京都市兒童館學童聯盟」工作,累積許多實務經驗;2019年通過公開徵選任職北美館教
育服務組。
北美館行銷推廣組組長高子衿表示,去年梁恩睿因曠職多日被解聘,其家人隨後出面表示
,他到別的地方工作,館方於同年11月收到檢方起訴書,才得知他涉及嚴重兒少性剝削案
件。高子衿解釋,梁員工作職務主要是導覽志工培訓,並不負責兒藝中心,而是在推廣活
動需要現場人力支援時予以協助。北美館對前員工涉案也十分意外,普遍對其印象是較安
靜、開會不常發表意見,館方已檢視梁員任職期間之工作情形,並無與工作職責相關之檢
舉情事。
https://imgur.com/qoL8OvW
性創傷的陰影在孩子身上逐一浮現,位在末端的社工只能努力替受害者「補破網」,期待
有一天整體社會能更正視兒少性剝削的前端防制工作。本圖為示意照片,非當事人。(攝
影/鄭宇辰)
創傷與治療的漫長道路
3位受害女童直到被送到寄養家庭後,性剝削的深刻創傷,在孩子的身上一一展現。
李姓社工表示,這類型的案件中,孩子很容易對自我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不好,很容易會
把過往侵害的過程或是創傷經驗與現在的現實生活重疊。即便已經處於安全環境,但是在
心裡或是感覺還是會一直停留在過往的創傷經驗中:解離、失語、情緒失控、自我傷害、
夢遊、失禁甚至是幻覺等都時常出現。在人際互動中,也易有情緒失控而出手傷人或自傷
的狀況。
承接此案的基隆市社會處盡力運用一切資源,陪同她們共同度過漫長的復原道路,包括針
對一直無法改善的手足衝突,把三姊妹轉安置到不同的家庭;委由專業的兒童心理師團隊
,每週固定時間進行治療;並以衛福部的計畫經費,定期帶孩子到醫學中心接受精神醫療
團隊的追蹤評估。
在某次治療的過程中,孩童藉由遊戲,傳達出事件對於他們小小世界的影響:
她會有一個家,然後家又會破碎,甚至會有一個很溫和的小白兔進到家裡,最後小白兔變
成壞人,她把小白兔丟掉,說著,我以為你是好人,原來你是壞人。
即便情況如此,在社工眼裡,這個家仍有希望。相對於另一戶受害家庭,因過往已頻繁進
出社會福利系統,對社工及相關資源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此案3位孩子雖然受害最深,
卻在社工不間斷的努力下,彼此開始發展出穩定的信任與互動,更重要的是,父母也一致
認同現在的介入與處理方式。
「家長還願意努力,願意為了孩子付出,與整個團隊的資源、方向是一致的,」李姓社工
提到,尤其是背負著周遭親友龐大譴責壓力的母親,在時而憤怒、憂鬱、與先生的緊繃關
係中,等待再次與孩子重聚的那天到來。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ld-and-youth-sexual-exploitation-criminal-cas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