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世界新聞網
2.記者署名:
梁采蘩
鯊魚為何演化成恐怖掠食者?原因指向上億年前「海洋升溫」
這聽起來像好萊塢電影情節,但確實發生:鯊魚演化研究人員表示,超過1億年前的海洋溫度上升,可能導致鯊魚體型變得更大、游泳更快,成為我們今日熟知的強大掠食者。
紐約時報報導,上月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論文中,科學家測量500種滅絕與現存鯊魚的鰭部大小和體長,並將這些資料與鯊魚演化數據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大約1億22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海洋溫度變得非常高,使得部分鯊魚放棄海底棲地,遷移到開闊海域。這種上升可能改變牠們的鰭與身體構造,使牠們體型變大、游得更快。
並非所有鯊魚都像電影「大白鯊」那樣嗜血、強大且流線型,又靠近海面游泳。多數鯊魚一直是底棲攝食動物,與其遠洋或開闊海域的親戚不同,底棲鯊魚不需要不斷游泳以呼吸,可以待在海底休息。
然而,對呼吸的需求可能是促使一些鯊魚向更上水層移動的理由。研究人員推測,白堊紀時期,某些海域的海底可能因高溫變得缺氧。現代鯊魚的祖先為了繼續生存茁壯,因而離開海底。
棲地改變的線索,可從古代遠洋與底棲鯊魚的胸鰭變化中看出來。 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生物學教授、研究作者之一的施密茨(Lars Schmitz)表示:「多數開闊海域鯊魚往往有較長的鰭,而底棲鯊魚鰭較短。」
另一位研究作者史特恩斯(Phillip Sternes)將魚鰭比為飛機機翼:商用飛機機翼長而窄,有助於提高升阻比並降低燃料成本;戰鬥機機翼短而粗不利長途飛行,但能快速轉彎。鯊魚也是如此:長胸鰭可使體型更大的鯊魚游起來更有效率;對於需要不斷游泳以呼吸的物種來說,這是重要的演化適應。
白堊紀海洋表面溫度高達約攝氏28度,可能也導致鯊魚泳速變快。相較之下,現代海洋表面均溫為攝氏20度。
作者之一的河濱加州大學教授海厄姆(Timothy Higham)表示,肌肉非常仰賴溫度,如果肌肉熱起來,就更能快速收縮,對鯊魚而言代表「來回擺動尾巴更快」。游泳速度提高,牠們就能追上更多獵物,並且避開其他白堊紀海洋掠食者。
那麼,在全球暖化、海洋溫度升高的環境下,如今鯊魚是否也會出現類似演化,變得更大更快?
海厄姆認為,快速變遷的氣候反而更可能導致海洋生物受害,「因為其他動物,非鯊魚類生物,絕對遭受重創」。他補充說,雖然部分鯊魚適應了當時白堊紀的海洋,但其他許多生物也因此滅絕。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洪堡分校教職員布朗森(Allison Bronson)同意這個觀點:「海洋缺氧區的擴散和全球氣候變遷,往往伴隨著海洋酸化,這已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她說:「目前變化的速度確實空前。」
史特恩斯表示,長胸鰭可使體型更大的鯊魚游起來更有效率;對於需要不斷游泳以呼吸的物種來說,這是重要的演化適應。(路透/Alamy)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67/809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