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遭港府通緝的黎智英助理: 台能源政策迷航

作者: usnavyseal (usmarine2008)   2024-08-13 18:29:28
https://i.imgur.com/jn3qvO2.png
Mark Simon是黎智英的助理,目前遭到港府通緝,之前也被鏡週刊專訪
https://x.com/MarkSimonHK/status/1823013344464257272
https://i.imgur.com/nKyNg4r.png
Taiwan has scored many own goals in its energy development. Decision making
by the “arts & crafts” crowd in the DPP has left the country with far too
rosy a view about renewables. - and of course Taiwan’s nuclear power
strategy is way off course..- good summary of situation below
台灣在能源發展上屢屢自擺烏龍。民進黨內那些「文青」人士的決策,讓台灣對再生能源
的看法過於樂觀。而台灣的核能策略,更是早已脫軌失準。下面情況總結得很到位。
他提到的貼文是來自Domino Theory的英國在台作者 Ethan Dean-Richards
https://x.com/DominoTheoryMag/status/1822828588393287968
Taiwan’s energy use is expected to spike over AI growth. The country has
already faced difficulties matching supply of renewable energy with demand
@edr13332146 has more
隨著人工智慧產業的成長,台灣的能源使用量預計將大幅增加。
台灣早已面臨可再生能源供應難以滿足需求的挑戰。更多詳情請參考以下的文章。
Ethan的文章 https://reurl.cc/ly5mDA
https://i.imgur.com/gvOHZDN.png
根據台灣能源局的資料,配合新任總統賴清德的就職誓言,將台灣轉型為「人工智慧島」
,到2028年底,台灣投入人工智慧發展的能源消耗可能會是現在的8倍。
整體而言,台灣的能源消耗量將在現在到2030年間增加12%至13%。
這帶來了一個挑戰。為了實現政府設定的目標並履行「2050淨零碳排」的法律責任,
再生能源的發展能否應對因人工智慧帶來的能源需求激增?
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Josh Burke表示
「從排放的角度來看,如果這種需求增長是靠化石燃料發電來滿足,那問題就很嚴重。」
「大部分資料中心都在現場建設再生能源來供電,但這些能源本質上是間歇性的,
而資料中心則需要穩定的電力。需求增長也可能推高價格,並引發停電,就像美國某些州
發生的事故。除非再生能源的供應能跟上需求,否則短期內可能會導致排放量激增。」
因此,問題在於,台灣對綠色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至今並未能自動與供應相匹配。
需求與供給: https://i.imgur.com/CCbcX6z.png
台灣最大的排放企業,如台積電和鴻海(富士康),已因應外部碳排放費用,以及台灣即
將實施的碳費和新興的碳信用交易制度,承諾採用再生能源。中小企業也開始要求獲得同
樣的再生能源供應。然而,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在上月底承認,企業對政府能否以適合大企
業的價格提供足夠的再生能源存有疑慮,儘管他表示最終將證明有足夠的供應能力。
截至目前,數據反映了這種擔憂。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並未迅速擴展。
2023年,再生能源僅佔台灣能源組合的9.9%,而政府也未能達到其設定的目標。
政大創新民主中心主任杜文苓今年跟我們的視訊中表示:「坦白說,我認為
像台積電這樣的公司並不在乎價格....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否獲得足夠的(再生能源)」
對於為何會出現這種停滯,有幾種不同的看法。
綠能內戰: https://i.imgur.com/iyKzZQj.png
供需差距的主要解釋是所謂的「綠能內戰」。這個概念指的是綠能開發者與保育團體、
社區團體或農業產業之間的衝突,而台灣高人口密度更是放大了這種爭議。
這種密度同樣影響到化石燃料的開發,但影響較小,因為大多數這類發電廠已經建成。
光電廠森崴能源表示「目前投資者面臨的主要障礙主要與土地使用規定和公眾抗議有關」
他們還補充說,地方政府通常比中央政府更不支持開發,因為他們擔心選民的反彈
,民進黨主導的地區支持度較高,而國民黨主導的地區則支持度較低。
政府官僚主義: https://i.imgur.com/EO4ERXl.png
與此相關的解釋是,政府法規也阻礙了開發商的進展。針對台灣離岸風電的在地化%標準
,本週歐盟要求在世貿組織進行爭端解決磋商。這些標準已引發了台灣一些開發商的不滿
此外,去年風電業的高調賄賂醜聞,無意中凸顯了取得綠能開發許可的困難。
「2020/7/7,農委會修訂《農業用地使用變更審查準則》。這些修訂禁止在小於2公頃的
農地上安裝太陽能設施,這使得開發小規模整合項目更加困難」
森崴能源指出,這是土地使用限制嚴格的例子
「這些因素增加了施工何時能開始的不確定性,導致項目延誤、加班趕工、
庫存過剩和銀行融資利率上升。隨著這些延誤的累積,等待成本持續增加。」
投資疑問: https://i.imgur.com/Fog4Qzy.png
不過,也有另一種不同的觀點——或至少有人認為,尋找空間和獲得許可並不是唯一需要
克服的問題。
自2020年以來,台灣已採取了一系列步驟將電力生產市場化,包括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
補貼價格,並試圖用長期企業「電力購買協議」(PPA)來取代這種穩定性,即私人公司
和再生能源開發商之間的長期合同。這些合約在5-10年內預先設定了電力的數量和價格,
這為風險厭惡的投資者解決了在其他地方波動劇烈的即期市場中所面臨的問題。
但PPA仍可能帶來挑戰。在新書《價格不對: 為何資本主義無法拯救地球》作者Brett
指出,對於潛在的再生能源開發投資者來說,與Google、Amazon或台積電這樣的公司
簽訂長期供電協議,看起來像是一個「銀行可接受」的機會。這些都是富有的消費者,
在合約結束時肯定還會存在。但在這些低垂果實被摘取後,還有許多較小的公司可能不
被認為是如此可靠的投資對象。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能夠提供銀行能接受的PPA的大公司
,在談判中也具有更大的定價優勢,因為開發商相比之下更少。
https://i.imgur.com/ytKNEpD.png
雖然Brett表示他無法具體評論台灣的情況,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觀點。
台灣前十大公司在2019年貢獻了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還有150萬家中小企業需要考慮
台灣政府在為這些中小企業討論PPA時,傾向設定較短的合約期限,如一年、三年或五年
未來: https://i.imgur.com/pp9Oe8H.png
在解釋台灣再生能源供應可能跟不上需求的問題時,AI產業的快速發展可能有助於緩解,
因為這主要是由大型科技公司主導的
但有趣的是,因為就長期問題而言,這一點在業界內外受到的關注較少
雖然從許多人都施壓撤銷政府補貼,但學者、活動人士和我們近幾個月來採訪的開發商
都普遍認為,企業 PPA (電力購買協議)台灣能源市場的巨大希望
在解決「綠能內戰」的問題上,有許多想法層出不窮,但關於 PPA(電力購買協議)的限制
卻沒有太多公眾討論。
正確做出所有這些決定的利害關係對台灣來說是明確的。根據2021年規劃的軌跡,台灣的
春季降雨量到本世紀中將減少13.2%。同樣,科學家表示,隨著全球氣溫上升,
台灣的颱風次數也在減少。到本世紀末,能夠抵達台灣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減少一半。
台灣近年已經歷了長期乾旱。相比於「人工智慧島」,「沙漠島」的概念將更難以接受。
備註
Mark 你很快也會被台灣給通緝?說什麼大實話啊
btw 文青的英文翻譯 "arts & craft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