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agasumi (永澄拳四郎)
2024-08-20 11:40:19※ 引述 《todai5566 (偷帶五六哥)》 之銘言:
:
: 這篇文其實我看得不是很懂的 我不是很確定下面那麼多推文的人是不是真的看得懂
:
: 第一個
: 所謂「無擔保跟台灣的銀行借款」
: 你買房子跟銀行貸個幾百萬幾千萬的時候 銀行都會叫你把房子拿來當抵押品了
: 現在要貸個幾十億幾百億給風電專案公司 你覺得有可能無擔保嗎?
: 你有看過聯貸契約裡面關於擔保如何設定的規定嗎?
: 你知道甚麼叫介入權(Step-In Rigt)嗎?
: 我是從來沒看過這種離岸風電的聯貸契約沒有設定擔保的
: 你有看過的話 可以告訴大家是哪個風場的聯貸契約沒有設定擔保嗎?
:
這應該是台灣過去以來的印象造成的
像是過去頂新集團
曾有超過9成的貸款炒房的新聞
所以有人會有跟政府關係好的財團
可以低擔保向銀行高貸款的印象
簡單的說
就是對財團與政府關係不信任
不過這個當然就是講證據的
我也覺得不該平白無故去懷疑
: 再來
: 所謂「如今被告上WTO不公平競爭導致合約不算數」
: 我也不是很確定你在講哪個合約 因為風電專案公司要簽的合約太多了
: 例如跟台電的PPA 或是跟經濟部簽的行政契約 還是跟聯貸銀行團簽的聯貸契約
: 假設你說的是聯貸契約
: 我也沒看過哪個聯貸契約有規定「被告上WTO不公平競爭」就直接規定契約無效的
: 然後可以直接導出風電離岸公司會破產 銀行借款直接變成呆帳的結論
:
: 經濟部規定的國產化政策 主要是用作選定各階段開發商的基準
: 開發商如果可以提出比較高比例國產化的提案
: 當然有利於其被選定為各階段之開發商
: 不過現實是台灣國內相關廠商的能量太低 所以如果堅持經濟部的國產化政策
: 開發商可能很難找到可以提供服務的國內廠商 因此開發時程會有所延遲
: 而如果導致跟經濟部在行政契約中約定的時程有所延誤 開發商會被經濟部罰錢
:
這個難說
政府高層對於綠能的了解顯然有問題
所以政策才各種跳票
高層觀念有問題
契約會有不合實際的部分這不奇怪
廠商是一定是會凹的
如果去看躉購費率商討的會議資料
就大概知道廠商會怎麼凹這個
: 現在被告上WTO之後 可以預期國產化政策會再放寬
: 所以到時候開發商可以再去找有能力提供服務的外商來採購
: 大概就比較不會延誤開發時程
: 不過經濟部原本希望提高國內廠商提供離岸風電相關服務能量的算盤就會落空
: 但是聯貸契約本來就不會管到底這些開發商有沒有採購國內廠商的產品
: 只要聯貸契約約定的還款時程內可以按時還錢就好
: 我實在看不懂為何會有9000億變成呆帳的結論
:
我在同一個標題的討論串回應過
這個新聞下的標題其實是有問題的
現在這種情況
就像是我在自己的家設風機
但因為各種原因
風機裝機量沒有達到目標
就直接說我這個風機的錢全部白花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實際上並沒有到這種地步
: 經濟部的國產化政策確實有不少問題 但要指責時應該還是要有所本
不好意思
我覺得有一半是經濟部自找的
你說要有所本
但問題是經濟部開局根本就沒有講本啊
因為經濟部在綠能政策起步時
對於躉購政策的說明是非常空洞的
綠電剛要起步時
政府宣傳說綠電成本很低
綠電公司說成本才2塊多而已
然後政府也提國產化的願景
說國產化會增加工作機會什麼的
但這兩個政策加起來組成的政策
正是躉購政策
當躉購費率5至7塊的費率出來
大家都瞠目結舌
政府這時才說國產化需要這樣的費率
所以政府現在會被罵
現在恐怕還有超過一半的人
還沒能理解躉購政策的用處在哪裡
能理解躉購政策的人
也因為政府自己吹牛吹過度
以至於要替他們解釋躉購政策
都好像變成政府的幫兇一樣
加上八卦版的風氣
本來就不會去細論政策的細節
且難免政黨傾向的影響
就...
且國產化顯然也是吹牛皮吹出來的
其他國家為了綠能技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累積
台灣是何德何能能快速達到國產化?
且國產化之後能賣到哪裡去?
國產化的效益有這麼好嗎?
我總是說
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坦承布公
並且要分析風險與效益
雖然說實話,會引起反對政策的輿論
但克服這些障礙本來就是政府要做的
你用隱瞞的,用騙的
到頭來還不是要被批評
還不是要解釋誤會?
況且真的全部都是誤會嗎?不見得吧
:
:
: ※ 引述《wild2012 (噹噹噹噹噹)》之銘言:
: : 現在 離岸風電有賣電回去給台電嗎? NO
: : 那 他們那來的錢蓋風機??? 母公司嗎?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