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pasizeit (Shitpost King)》之銘言:
: 看到聽團仔發文
: 都說台灣聽音樂的年輕人素質越來越高
: 中國的主流音樂除了爆款
: 很少能被台灣市場接受
: 都只聽台灣獨立樂團
: 證明台灣獨立樂團的素質華語世界第一
: 我好好奇歐
: 那聽團仔的素質都怎麼培養的啊
: 老人歌不聽
: KPOP都垃圾
: 日本90年後就不行了
: 歐美都糜糜之音歌詞爛大街
: 還是他們都聽古典樂藍調爵士
: 然後樂理融會貫通直接跳獨立樂團呢
: 說真的歐美的歌詞真的超瞎
: Billie Eilish 新歌居然是
: 幻想男人意淫自己的原味內褲
: 這樣也可以一首歌上排行榜
首先,要先界定甚麼叫作「聽團仔」。
喜歡聽團的人有千千萬萬種,
但你這裡應該是帶有貶義的稱呼其中一小群人,
也就是介於真正的文藝青年與通俗大眾之間,
不上不下,有皮沒骨的那一群。
也就是假文青。
這個「聽團仔」假文青族群嚮往真文青的風采氣質,
但可能藝術天賦、藝術訓練完全不到位,
所以只好靠著大量參與文藝活動,
還有模仿打扮、品味來修改人設,獲得注目和虛榮,
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為了求偶而去的大有人在,
更有一些是為了毒品與雜交。
這族群在藝術品味的展現上有一些特質,
你們想想身邊朋友看看準不準。
如音樂,會特別強調自己愛聽什麼歌手、樂團、曲風,
同時也一定會說我不聽什麼什麼音樂;
然後不會樂器,或者會很多樂器,但沒一樣精通。
很喜歡在社交軟體上發布自己的品味選擇,
像是轉貼音樂連結、各類藝術與政治文章、書評、影評等
但自己附上的見解很淺,並且沒有任何自己的創作。
如電影,實際上沒有任何影像創作經驗,
但會跟你狂推諾蘭、王家衛和奉俊昊,
如果要跟他討論安哲羅普洛斯、拉斯馮提爾和逗馬宣言,
他就會突然有訊息要回一下。
真正的聽團人、愛樂人、藝術高品味者,應該是來者不拒的,
對任何形式的藝術都能敞開心胸去接觸,
儘管他們擁有明確的喜好傾向,
但誰說聽完Lou Reed的《Metal Machine Music》,
不能轉頭去聽陳雷的《有影無》或鄧麗君的名曲精選?
會特別對外樹立自己喜好指標的,
這個不聽、那個俗氣;這個沒靈魂、那個爛大街,
多半就是這一類聽團仔。
所以你問聽團仔素質怎麼培養?
答案是其實他們根本沒打算培養,
想培養的人本身心性就有一定素質,
而有素質的人不會一直秀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