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觀念的問題了,
基本上中國人去救濟人,大多還是
保持施捨跟高高在上的心態。
國文課本孟子講的故事,嗟來食。
相信大家都聽過。
給街友便當或饅頭到底要有禮貌的給,
還是施捨的心態給?
被施捨的人有自尊心,所以聽到嗟!來食。
不爽不拿,正常。
但是後來施捨的人道歉了。
孟子認為這時候就可以拿饅頭了。
可是故事裡的被施捨的人還是不拿。
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中國人對此很有分歧。
可以說孟子的反應算是很左派了。
我記得以前上國文課,大部分人看到課文,
都罵被施捨的人挑屁?!
沒錢沒吃的還這麼挑?
爛人!難怪當乞丐。
可是孟子就寬容一點。
可以說儒家根本上就有大政府,左派的
一些跡象。
也難怪後來社會主義能夠在國內是生根發芽
茁壯。
那個婦人,也不過就是一般很多
我們中國人的心態。
既然是施捨,都那麼窮了,需要幫助了,
還挑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