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鱝被列為極度瀕危等級 水試所標識放流盼掌握資料
公共電視
發布時間:2024-09-18 12:31 更新時間:2024-09-18 20:43
林靜梅 謝其文 / 採訪報導
https://youtu.be/sRkDTe2_ioY
龍紋鱝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等級,過去牠被漁民稱為龍紋鯊,
除了會取牠的鰭做魚翅也會全魚利用,由於牠的棲地跟人類活動大量重疊,導致數量有可
能急遽減少,但國內缺乏相關研究,農業部水試所近期進行標識放流,希望掌握更多基礎
資料。
工作人員將放在網袋中的南方龍紋鱝,慢慢從船上移到海裡的小圍網,可見魚身上已裝上
衛星標識器。
南方龍紋鱝主要生活在澎湖海域,儘管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入極度瀕
危等級,但國內研究非常缺乏,此次水試所將其放流,希望掌握洄游路徑與棲地利用情形
。
農業部水試所研究助理徐華遜說:「我們不曉得牠實際上是都一直停留在這裡,還是某個
時期會移動到別的地方去,那這個在未來做管理,跟保育的規畫的時候會有幫助。」
此次放流的還有無斑龍紋鱝,牠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選在雲林外海放流,牠又被漁民稱
為龍紋鯊,魚翅價格高,也進行全魚利用,甚至還外銷。
但108年已被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入需進行貿易管制名單,主要是牠的棲息環境,
與人類活動重疊度高,族群狀況有惡化趨勢。
農業部水試所研究助理徐華遜指出,「一部分漁業捕撈,那一部分還有牠棲地的流失,都
有影響,沿岸的工程或者是汙染都有影響。」
除了標識放流,此次研究也輔以蒐集生物資料,還有漁業調查,像是漁民通常在何處捕獲
與數量變化,而掌握其洄游路徑,也許能探究出牠的棲地與族群數量,有了科學數據,才
能評估是否要設保護區,或是進行撈捕量的管制。
邱子綾/編輯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