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韓媒:4次大停電 tsm去美國 非核8年的困境

作者: usnavyseal (usmarine2008)   2024-11-11 12:48:57
https://i.imgur.com/QBn0hT9.png
《朝鮮日報》是南韓的主要報紙之一,每日發行量達230萬份,銷售量排第一
最近他的日文版有談到了台灣困境
https://i.imgur.com/Usu9ds1.png https://i.imgur.com/pZgS45U.png
4回の大停電でTSMC工場は米国に移転…脱原発8年台湾の三重苦
四次大停電後,台積電工廠移至美國...台灣非核八年的三重困境
自從福島核災之後,台灣和德國一同踏上非核的路徑。然而,在賴清德新政府上任後,
開始探索「脫離非核政策」的可能性。由於人工智慧(AI)的興起和半導體產業的繁榮,
電力需求激增,沒有核能的支撐變得越來越困難。
台灣擁有類似韓國的製造業為中心的產業結構,對外貿易依賴度高,因此穩定的電力供應
極為重要。全球也普遍認為,核電是一種無碳排放、經濟性優越的綠色能源。
台灣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在10月29日於立法院的答詢中表示,政府並非不知道國際趨勢的變
化,對於未來新的核電技術持開放態度進行討論。然而,基於過去的非核政策,預定明年
進行的核電廠關閉將按計畫進行。非核自蔡英文前總統時期已是民進黨的主要政策,政治
上改變此一政策並不容易,黨內對於脫離非核的共識尚未形成,反對聲音仍多。
AI造成的電力需求每年增加3%。
賴清德總統自今年五月就任以來,已暗示非核政策的變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
會,並引進多位支持核電再運行的重要人物,如和碩聯合科技(和碩集團)的童子賢董事
長。蘇貞昌也在7月底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時表示,將討論2030年核電再運行的
問題,以應對AI和半導體產業的電力需求。
經濟部長郭台銘(來自企業界)在今年六月於立法院表示,原本預計每年電力需求增長
2.7%,但情況已有變化,預見在AI產業的快速成長下,未來十年內,電力需求將每年增
加超過3%。然而,對於停止脫核政策,他指出經濟部僅是執行機構,最終決定權在立法
院,這意味著需要黨內達成共識。
台灣自2018年開始實行非核政策,至去年已經關閉了四座核電站。今年七月,第三核電1
號機停機,明年五月2號機也將關閉。第四核電在2021年的公投中,商業發電計畫被否決
後,施工已逾90%但被迫中斷。明年將實質上完成非核。
第二季度停電,較去年增加43%
在非核開始之前,台灣的發電量中,核電站的比例約為12%。到了去年,這一比例降至
6.3%,今年將進一步下降至3%,明年則預計將降至零。
蔡英文政府原計劃在2025年完成脫核,並將電力結構調整為80%的燃煤和天然氣火力發電
,以及20%的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然而,去年再生能源的比例僅為9.5%,到明年
將其增加到20%已經變得實際上不可能。像韓國一樣,台灣國土狹小,風力和太陽能等再
生能源資源有其限制。
取代核電的天然氣火力發電站大量建設也帶來問題。去年,發電量中有44.1%來自天然氣
火力發電。台灣97%的天然氣依賴進口。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如同德國所經歷的,台灣
直接面臨國際天然氣價格飆升和供應困難的風險。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台灣電力的赤
字累積,今年不得不對大型工業用戶的電價提高15%。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幾乎未見減
少,達到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變得更加困難。
自從非核以來,台灣一直苦於慢性的電力困難。數百萬家庭受到了四次大規模停電的影響
。今年6月,台北內湖科學園區也發生了停電,當地有輝達和鴻海等企業。今年第二季度
(4至6月)的停電事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3%。
https://i.imgur.com/pZgS45U.png https://i.imgur.com/Usu9ds1.png
美國AIT代表:「TSMC因電力困難投資美國」
明年一旦完成非核計劃,台灣的電力困難可能會更加嚴重。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表
示,台灣在能源供需上面臨巨大挑戰,未來三年將是重要關頭,夜間的供電備用率可能降
至7至8%。一旦供應備用率低於10%,停電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台灣的電力短缺在國際上引起了嘲笑。美國在台協會(AIT)的新代表在10月底的YouTube
訪談中回應了有關台積電在美國投資可能導致台灣半導體產業空洞化的擔憂,他指出,台
積電在美國建廠並非因為美國施壓,而是因為台灣的電力、勞動力、水資源尤其是再生能
源的不足,企業需要自行應對半導體需求的擴大而選擇對美投資。輝達的CEO黃仁勳也表
示,面對AI需求的爆炸性增長,台灣的電力問題確實是一大挑戰。
核能專業人才六年減少26%
長達八年的非核政策使得核電產業生態崩潰,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即便決定重新審視政策
,核電站重新運行也將需要近五年的時間。
台灣電力的核電部門自2018年的2529人減少至今年四月的1871人,減少了26%。留下的技
術人員多為年長者。國立清華大學的工程系統學部每年僅培養約10名核能專業學生,他們
畢業後甚至傾向於前往如美國等國家留學,這些國家對核能較為重視。台灣政府雖然表示
希望積極應對如小型模塊反應堆(SMR)等未來新技術,但如何培養相應的人才,這成了
外界連續提出的批評點。
備註
大膽韓媒竟敢在日文版上批評台灣政府!同路人嗎
這幾段超好笑的
「非核自蔡英文前總統時期已是民進黨的主要政策上改變此一政策並不容易,
黨內對於脫離非核的共識尚未形成,反對聲音仍多」
「台灣的電力短缺在國際上引起了嘲笑。美國在台協會(AIT)的新代表在10月底的
YouTube訪談中回應了有關台積電在美國投資可能導致台灣半導體產業空洞化的擔憂」
「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有限,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變得更加困難」
「明年一旦完成非核計劃,台灣的電力困難可能會更加嚴重」
「核電站重新運行也將需要近五年的時間」
謝謝過去的8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