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GGS3721 (管他三七二十一)
2024-11-17 19:16:56民眾們關注波波醫師的出身, 波波醫師的爭議點在於公平性, 但不討論這點的話其實出身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就現在的制度來說,我們就以台灣醫學系的學生作為對比, 大家都說波蘭醫學生沒有實習就可以回台考試,但台灣醫學系的實習制度又是如何呢?
最初始的制度為7年畢業後選專科開始住院醫師訓練, 但在SARS後由於當時的專科醫師們在學生時期後就沒有實質照顧這些臨床病人的經驗, 衛生署變開辦般畢業後一醫學訓練計畫
目的就是讓每一位醫師都能大致了解內外婦兒急五大專科的臨床工作, 未來就算不選這些專科, 遇到有問題的病人也能有警覺心
回歸學生身分, 以往的7年裡面涵蓋2年見習1年實習, 但近年來國人就醫權益的上升, 讓沒有執照的醫學生在自己身上進行醫療行為這件事也開始有爭議,因此學制更改成六年, 取消了最後一年的實習制度, 將之併入本來只需一年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隨後簡稱為PGY)
也就是說, 在學生時代真的有差別的只有最後的兩年, 而台灣醫學生在兩年不能動手只能觀摩的見習狀態下, 在每個科別輪訓時間多則1~2月少則1~2周,大多也都是走馬看花甚至愛來不來的。
真的有差到很多嗎? 其實在臨床工作的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等職類應該心裡有數。
那麼國人該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遇到了沒有好好訓練的醫師?
除了醫師執照以外, 還有另外一張"專科醫師執照"我認為才是民眾所該注意的。
專科醫師目前衛服部(前任衛生署)共有23個部定專科, 並且醫師法訂明非專科醫師者不得稱專科醫師
專科醫師就不比只需要學歷就能考試的醫師執照一般, 一定都是在相當程度的醫院裡訓練養成3~6年不等的時間
也就是所謂最辛苦的"住院醫師"階段, 高工時的臨床工作還需要符合各醫學會的若干要求才能得到考試資格
在該領域的專科醫師也才會有各學會的背書,而這次出事的波波婦產科醫師, 其實也是有婦產專科的
只是該併發症出現在歸國學人身上才被放大檢視
坊間的診所醫師學經歷好大一長串,也寫了好多專科醫師,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部定專科?
Q:以下哪位醫師才是真實擁有部定專科受訓經歷並獲得專科醫師的呢?
1.皮膚科醫師 陳OO
2.整形外科診所醫師 王XX
3.美容醫學專科醫師 林OO
4.肥胖減重專科醫師 張XX
5.復健醫學會會員醫師 徐OO
6.前台大醫師主治過敏氣喘
答案是: 可能全部都沒有
沒錯, 請一定要認明在23個部定專科裡面, 並且全文涵蓋如"神經外科專科醫師"
其餘的醫學專科都是所謂的次專科, 並沒有納入衛福部目前的部定專科中, 其學會給的專科醫師儘受該學會自行審核
而不管是波波還是台台, 僅僅畢業就到診所(或是在台大見習過就可以掛上前台大醫師都是常有的事)
沒有受過進一步的專科訓練, 其醫療品質是很難有標準界定的
所以在民眾就醫時, 除了檢視學歷外, 更重要的是認明是否有衛福部認可的專科醫師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