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有注意到
美國的房子是可以自己蓋的
沒錯
真的有不少人房子是自己買木材來蓋
網路上也有一堆自蓋木屋影片
台灣不可能
自己蓋會很難嗎?
其實根據美國朋友他們說
其實不會
難度大概就等同於台灣的室內裝潢
價格多少其實估得出來
講了你會嚇一跳
了不起建材100多萬也是蓋得起來
200萬台幣就可以一家人住到很舒服
※ 引述《laptic (靜夜聖林彼岸花)》之銘言:
: ※ 引述《hass231470 ()》之銘言:
: : 「清晨最新消息:為反映真實生活,央行再提房價應納入CPI」
: : Wow! 我們的經濟數據,都是在沒考慮房價下的繁榮
: : 但現在這樣,欣欣向榮,經濟最強的台灣
: : 會不會瞬間變成...太真實?
: : 央行敢把房價納入數據嗎?
: : 提這的人不怕會被消失嗎?
: 以美國的為例,已知有納入佔比的組成項目,包括:
: 一、食品飲料(13% 至 15%)
: 二、房屋(30% 至 40%,包含房租)
: 三、衣著服飾(2% 至 3%)
: 四、醫療健保(7% 至 9%)
: 五、能源(6% 至 8%)
: 六、新車(3% 至 5%)
: 七、二手車(2% 至 3%)
: 八、交通運輸服務(5% 至 6%)
: 九、休閒娛樂(3% 至 5%)
: 十、教育通訊(6% 至 7%)
: 而就台灣的情況來看,現階段的「房屋」項目只有涵蓋房租(不含自用住宅服務)、水電
: 燃氣
: 這些沒有記錯的話,早已經讓脆弱的市場有不堪一擊的疑慮了...
: 所以如果真要納入房價,必須先考量的問題
: 在於是否有另行編訂「房價指數」(且不是個別房仲公司自行市調的類型),否則無法反
: 映真正的價位
: 只是不管怎樣看,要衡量終須仰賴一定指標,不能單看「唬爛」(或民生上苦不堪言)的
: 結果。
: 至於是否會「被消失」,相信如果是基於真實的定調,除非心胸不夠寬廣,否則應該是不
: 可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