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2024-12-11 22:34:15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記者署名:
大紀元記者夏松、駱亞採訪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中共突拋14年前貨幣寬鬆政策 專家揭祕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WFqVHh6.jpeg
2024年3月12日日落時分,一個上海居住區全景。(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4年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駱亞採訪報導)日前,中共最高決策層
承諾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持續下行的經濟。這也是中
共14年來首次放鬆貨幣政策。對此,專家表示,中共不顧逆轉政策帶來的嚴重後果,表明
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常規政策難以止血。
中共拋貨幣寬鬆政策 14年來首次
12月9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為2025年經濟發展定調。會議重點強調,實施更加積極
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
益,擴大國內需求。
中共政治局會議有關新貨幣政策的措辭,標誌著自2010年年底以來,中共當局首次放鬆立
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採取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隨後在2010年底
又轉向「穩健」,一直延續至今。
當天,中國股市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跌0.05%,報3402.53點;深證成分指數收跌
0.55%,報10,731.66點;創業板指數(價格)收跌0.81%,報2248.63點。市場整體跌多漲
少,全市場超3200股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連續19天跌破兩萬億。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中國股市已經跌了兩年多,頂多就是脈衝式的衝擊一下
,然後馬上就垮下來。問題是中共現在拿不出實質性的政策,對民營經濟來說,大家都不
願意投資,資金都在盡量跑。
此外,一直是觀察中共經濟政策最重要「窗口」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本月11日
至12日召開。
政策轉向表明經濟出了大問題 形勢逼人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這是中共最高決策層的政策轉向,反映出當前中國經
濟面臨複雜的挑戰。
他解釋說:「內需嚴重不足,失業情況是這二三十年來最高的,地方財政壓力也是這二三
十年來最嚴重的,房地產困境也是一樣。對外貿易方面,歐美對中國的制裁來自各方面,
東南亞國家現在對於中國的資本也不歡迎,這情況是這四十年來首次發生的,這是它出台
這個政策的主要背景。」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現在經濟出了大問題,中共過去講是要悠著點,不
能下猛藥,要保持戰略定力。但現在,它覺得經濟在大流血,常規政策已止不住血了,「
就拿出2008年的4萬億那個勁頭,採取那些非常規的政策,下猛藥來做這個事情。所以這
是寬鬆貨幣政策重新回來的主要原因。」
時勢巨變 2008年刺激模式難奏效
王赫表示,2008年,中共推出4萬億財政政策,當時中國經濟GDP規模30萬億左右,所以力
度非常大,中國經濟膨脹起來了,房價居高不下。這給中國經濟帶來深遠影響,負作用非
常大。一直到習近平上台後,負效應都沒消化完。
2008年的政策偶爾用一次,在危機時刻打強行止血針,「這件事給中共留下深刻印象,所
以不到萬不得已,它不會採取這樣的政策。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增速掉下來了,掉下來
就要垮掉了,所以它現在不管2008年的教訓,直接上寬鬆貨幣政策。」王赫說。
黃大衛認為,這次會議特別強調了適度的寬鬆政策,但效果非常有限,基本是揚湯止沸。
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挑戰與2008年完全不同。2008年,中國以出口為導向,歐美市場的低
迷與經濟危機導致中國出口業務大幅縮水,現在情況完全不同。
「這次主要是中國由內而外的、新的、非常嚴重的挑戰,人口老齡化、供應鏈重組、外資
撤離,逆全球化趨勢,還有中國內部需求低迷,失業率一直高企。地方財政、房地產危機
是改革開放40年來從來沒有如此嚴重。外交關係也非常緊張,差不多回到1989年前後的情
況。」
黃大衛進一步解釋,國際貿易方面,受到歐美的抵制、制裁,尤其是川普(特朗普)上台
後,東南亞國家陸續不歡迎中資機構設廠迴避關稅,可以預見中國出口業務的舉步維艱。
內需方面,一直以來國有企業不斷地蠶食民營企業市場空間,國內經營環境每況愈下,老
百姓也沒有受益,「要擴大內需,不降低國有企業的占比,不提高老百姓的福利,是難以
實施的。經濟槓桿沒有多大意義,可以預測到,這次政策更多的是在不改變國進民退的局
面下,嘗試穩增長。但很快就看出這個做法的效果,應該非常短期,而且後遺症比較嚴重
。」
經濟差 地緣政治風險高 衝擊民企外企
黃大衛表示,國進民退的趨勢不能逆轉,地緣政治、中美中歐關係如此緊張,僅靠目前的
政策,不足以維持外資信心。
在觀察了中國的外資、內資情況後,他表示,「內資來說,按我們去調查各個行業協會,
他們基本的觀點是現在生意很難做。現在民營企業的空間越來越小,國有企業越來越大,
而且現在又要搞統一大市場跟供銷社,這都是未來走向計劃經濟的信號,所以對民營企業
來說,他們基本上並不看好。
「外資來說,短期之內,外資企業可能更加是短期,風險投資型地參與中國股市,但不會
太長期。而現在在中國有經營的外資企業,都密切留意著政策的細化跟進度,目前都是一
個大方向而已。」
王赫認為,外商對中國經濟判斷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能不能賺到錢,就是中國經濟走
勢。第二個就是看地緣政治、地緣經濟關係的演變。即使外商能賺到錢,如果中美關係惡
化,中共對台出兵,國際形勢發生逆轉,所有這些投資都會打水漂。
「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會嚴格地觀察中共經濟走勢和中美關係的演變,綜合判斷在中國
投資或者是撤資。過去中美關係比較緩和,世界格局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就是賺錢第一。
目前對他們來說,要把賺錢和安全相提並論,現在的外資跟以往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
社會主義經濟進入死局
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不改革就無法維持下去的死局。
黃大衛認為,不改變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做法,而且不斷地增加管制,外資可
能並不會對中國市場潛力有太好的評價。
「從中長期來說,中國要落實結構性改革,尤其是經濟體制改革、官僚體制改革,才可能
提升內需,重新讓經濟穩定發展。」他說,「不放棄國有經濟為主、不放棄統一大市場、
不放棄國進民退的話,想改變市場預期,改變消費者跟民營企業的信心,改變外資對中國
的看法,讓市場逐步回暖,基本上是非常困難,可能性非常小。」
王赫認為,要解決民營經濟的穩定性,必須要進行憲法制度上和意識形態理論上的根本性
調整和突破。而這一點中共是無法接受的,它也不會這麼做。另外,中共內鬥非常激烈,
現在的政策什麼時候會破局,大家都非常緊張地觀察。在這種情況下,民營經濟和外商很
難做出重大投資決定。
就中共的社會主義經濟未來走向,黃大衛說:「計劃經濟跟公銷社、人民公社在歷史上沒
有國家成功過。在今天沒有,未來我們肉眼可見的情況也不會有可能,而且由於中國的官
僚體制,包括這種官僚體制提拔出來的幹部,也不可能有辦法把國有企業跟計劃經濟做好
。」◇
責任編輯:任子君#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4/12/10/n14388339.htm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