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生活困難,但我從不放棄任何機會,努力學習至今,請大家幫助我繼續完成學業。」
: 去年從建國中學畢業、來自低收單親家庭的陳寬昕,為了圓留學夢,在募資平台募得80萬元
: 學費,目前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就讀,因當地物價超乎預期,四處打工也難支應後續學費
: ,昨進行第二階段募資,不到一天就募到74萬元,讓他感動說:「我會更加努力,證明自己
: 值得大家的鼓勵。」
國外Undergraduate就是這麼燒錢,連當地人都曉得
為了小孩將來念大學,外國父母結婚後還會開共同帳戶一起存錢
請問學成後要如何回饋台灣社會?募資網站裡我只看到無家者議題
真的缺錢,在台灣唸書獲得好的GPA,去國外申請PhD唸書不用半毛錢
還可以跟教授做更深入的研究,不好?
「在德國習眾人之長,將來長於眾人;在臺灣受惠於人,將來施恩於眾。」
計畫是什麼?目標是什麼?
我給個提示
在德國也一段時間了,有發現他們的單車道設計嗎?
有學習到當地社會福利的運作之道嗎?
德國的高稅收有沒有體會?目的是什麼?
該國二戰後至冷戰時期、近代的工業發展脈落是什麼?
近期全球化之下傳統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募資頁僅提到目前在學校研究AI道德議題,是想請AI衡量死刑?
講得非常模糊
最後我想說
「即使仍在就學,尚未有工作機會得以宣傳台灣,但我透過我的技能實際將台式美食
帶給國際友人,也曾在餐會之間分享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故事。」
這其實是最不要緊的事
我們的外交部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