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案北檢二度抗告成功 楊照提2事令人心寒:法官嚴重失職
風傳媒 張庭維 2025-01-02 18:12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涉京華城案,日前二度獲交保後,北檢再度提起抗告成功,台北地院
將在今(2)日下午6時第三度召開羈押庭。對此,作家楊照在臉書發文表示,令人遺憾,
很多法官弄不清楚自己所負的職務責任,如此嗜血地採用根本違背法官職務的標準,配合
檢察官一再要求開羈押庭,真的是法官的嚴重失職。
楊照說,台灣的法律教育與司法官訓練出了什麼問題,在第一線上的法官知道台灣司法史
上曾經有過一次重大改革?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刑事案件開庭時,檢察官和法官併肩坐在
台上,居高臨下面對被告,然而現在呢,檢察官的位子被挪下來了,變成和被告及其代表
律師一樣在台下,共同對著法官。
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改革?楊照解釋,因為在法理上,這樣才是對的,法官不是檢察官的同
事、同伴,法官的職責,是盡可能公平看待在他眼前的兩造,一個原告、一個被告,他要
不偏不倚衡量,究竟這兩造提供的證據、推理哪一個比較有力,然後依照法條形成判決。
檢察官是和被告對立的原告,不必然比較有道理,更不應該跟法官有比較親近的關係。要
將檢察官從那樣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位子挪下來,很不容易,但台灣完成了這項關鍵的改革
,提高了在司法上對於人權的保障,也讓法官和國家行政體制脫鉤,取得了更高的獨立性
。
楊照說,然而多麼令人遺憾,這麼些年後,還有很多法官將自己視為是和檢察官一體辦案
的,在裁量上,採取和檢察官一致的立場,例如將「防範勾串」考量無限上綱。作為原告
,檢察官當然在意、當然討厭被告互相連結共同防禦,那樣會傷害原告勝訴的機會;然而
既然這是一場以法律為準繩的攻防,那麼從被告的角度看,他們當然希望有所作為尋找證
據、證詞,組構起對自己最有利的辯護。
被起訴就什麼防禦都不能做?楊照:這不該是法官該有的態度
楊照認為,身為法官,可以沒看到檢察官有他們辦案的利益考量,被告也有自我辯護的需
要?同案被告只要彼此聯繫,被告只要聯繫可能的證人,都被視為「勾串」,就認為應該
防範,這不是將被告的手腳都綁起來,是要叫被告一旦起訴了就什麼防禦都不要做,乖乖
聽憑原告擺布?這怎麼會是法官該有的態度呢?
楊照指出,還有一項更令人心寒的無知或殘酷態度,「法官會不知道現代司法對待犯罪最
主要、甚至唯一的懲罰手段,是監禁嗎?再嚴重的罪引來的刑罰,都是判定多少年的徒刑
,也就是取消自由。在這種情況下,要將尚未被定讞、也就是在法律上仍然未確證其犯罪
事實的人予以羈押,能不慎哉?如此嗜血地採用根本違背法官職務的標準,配合檢察官一
再要求開羈押庭,真的,是法官的嚴重失職啊。」
楊照強調,這不是關於柯文哲,而是事關更嚴重更普遍的司法人權問題,每個人如果不幸
身為刑事被告,都不應該被任何法官如此錯誤對待。法律之前,都有權利去為自己辯護,
去尋求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與證詞,更不應該在訴訟中被對造和法官串連起來剝奪了自由權
、基本形成防禦自主權。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權利,那麼柯文哲當然也應該擁有。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02955
備註:
高院撤銷柯文哲交保裁定的審判長 謝靜慧
曾經的判決主張,不應於偵結後繼續羈押,不然就是對檢察官的嘲諷
暨北檢王俊力之後,又一個雙重標準的案例
或是誤會她了,她其實是在嘲諷北檢,只是這個代價是柯文哲失去自由
https://bit.ly/3W48usU
許玉秀大法官於釋字
第六六五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的這段論述,值得讓我們深
思:「為了替偵查不公開辯護,往往以被告可能湮滅罪證為
理由,但是如果檢察官可以偵查不公開,讓被告在國家機器
的運作之下,不知道暗箭在哪裡,而無從防備,為什麼被告
不可以以湮滅罪證作為防禦手段?被告湮滅罪證,天經地義
,此所以湮滅自己刑事犯罪證據,刑法不處罰。以被告有滅
證之虞,作為羈押理由,顯然違反武器平等原則。湮滅罪證
可以作為羈押理由,應該只有一種情形,就是滅證行為涉及
犯罪,例如滅人證的殺人滅口、銷燬公文書的犯罪、變造或
偽造文書證據的偽造文書罪。這些滅證行為都是被告的攻擊
行為,代表公眾的檢察官或法官,反過來行使的防禦手段,
就是聲請羈押或命羈押。但是因為這些滅證行為都涉及犯罪
的預防,可能對於沒有真正犯罪的被告,假設為犯罪,所以
當然必須設定非常嚴格的條件,否則過度的防禦就變成攻擊
」。總之,至少在偵查中已依防免勾串之事由,羈押被告,
給予檢察官追訴犯罪(攻擊)之便利,檢察官也據此順利的
釐清犯罪事實而起訴被告,審判中的法官卻仍然幫著檢察官
,繼續以有勾串事由羈押被告,不僅有接棒偵查,延續以往
遭國人及社會詬病的職權調查主義的司法文化,違反公平法
院原則外,更可能是對檢察官偵查不利的一種嘲諷(起訴後
還要倚賴法院來幫檢察官確保證言不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