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oposo (尼波)
2025-01-05 19:30:26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周湘芸、張博瑞
3.完整新聞標題:
行人庇護島駕駛自撞頻傳 成為新危險區?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1/04/realtime/31214110.jpg
台中市北區進化北路設置多處行人庇護島,近兩個半月發生十八起汽車「切西瓜式」左轉
自撞庇護島事故,該路段被網友稱為「西瓜專賣店」。記者黃仲裕/攝影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大力倡導設置行人庇護島,但在駕駛習慣未改變下,卻也導
致事故頻傳,消基會批評,庇護島反而成為駕駛的新危險區域,建議增設反光條;台灣安
全駕駛監督聯盟等十三個人本交通團體則發聲明反駁,強調消基會忽略許多關鍵根本因素
,可能因謬誤使道路安全大幅倒退。
庇護島的功能是分隔行人和車輛,車輛轉彎幅度增加,防止駕駛視線有死角,大多設置在
車流量大、路寬較大的路口處。
根據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明定行人穿越道長度廿五公尺以上應設置行人
庇護島,其寬度以一點五公尺以上為宜,突出路面高度以廿公分為宜,緣石應採屏障式。
另規範,庇護島端部應設置相關安全設施,包括反光導標、危險標記、靠右行駛標誌或分
道標誌、路中障礙物體線等。
隨著各縣市政府近來廣設行人庇護島後,汽車自撞的事故也頻傳。像是台中市北區進化北
路沿線近來設置多個行人庇護島,但從去年十月至今,就發生十八件汽車左轉、迴轉時,
自撞行人庇護島事故,其中進化北路、學士路口的庇護島就有六件之多,網友乾脆直接在
谷歌地圖上標注是「高業績庇護島」。
消基會質疑,行人庇護島未能有效達到保障行人安全,反而成了駕駛的新危險區域,建議
庇護島增設反光條,提升其在夜間或光線不足時的可見性。
只是消基會的說法,引發人本交通團體不滿。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行人零死亡推動
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十三個人本交通團體昨聯合發表聲明強調,這十多起無
人死亡的事故,其實就是藉由庇護島保護了十多條生命,更凸顯不適任駕駛人危險駕駛行
為的問題。
人本交通團體指出,消基會忽視經駕照考驗過的駕駛人危險駕駛行為及眾多系統性問題,
例如切西瓜(未達路口中心點轉彎)、轉彎未確實擺頭確認、車窗隔熱紙透光率等因素,
反而舉這些事故來推論行人庇護島為「駕駛新危險區域」,可能因謬誤造成道安大幅倒退
。
對此,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行人庇護島的設計對於守護行人安全絕對值得肯定,但
是如果有不少駕駛因為疏忽而撞上庇護島,總有一天會波及到在庇護島等候的行人。消基
會並不是主張要撤銷行人庇護島,而是要求政府改良行人庇護島的設計和對駕駛的宣導,
也呼籲政府在行人庇護島的設計上應該要加強其標示。
交通部表示,行人庇護島主要用途就是在保護行人,並阻擋駕駛轉彎搶快所造成的衝擊,
會加強向駕駛宣導改善用路習慣,或畫設導引線、提升光線等。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認為,行人庇護島確實可以降低行人與車輛碰
撞,但無論怎麼設計都還是可能有死角,建議利用號誌將人車分流才可完全解決。
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1/04/realtime/31214111.jpg
庇護島出撞況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地方社會中心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469055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