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失能比例 移工高出本勞3.49倍
勞團籲對中小企業加強勞檢
2025/01/05
苦勞網
記者王顥中
全台目前約有47萬名製造業移工,根據勞動部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本國籍勞工每千人失
能率為0.14,移工則高達0.489,是本國籍勞工的3.49倍。多個移工團體今天(1/5)上午
赴勞動部陳情,批評現行勞動檢查流於形式,呼籲加強針對移工比率高的中小企業進行專
案勞檢,並開放申訴勞工及委任團體、律師陪同,確保檢查過程公開透明,杜絕舞弊。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46388077_33c8b85682_k.jpg
移工團體赴勞動部籲對中小企業進行專案勞檢。(攝影:王顥中)
台灣移工聯盟(MENT)、印尼移工團體「台灣生產製造工會籌備會」(SEBIMA)、印尼勞
工團結組織(GANAS)等團體今天上午赴勞動部抗議,多名移工現場分享在工廠面臨職災
後的經驗,揭露現行制度對職災移工缺乏保障,迫切需要以勞工視角改革職災認定及勞檢
制度。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張郁表示,目前全台約有47萬名製造業移工,大多投入在台灣人不
願從事的4D行業(Dangerous 危險、Difficult 困難、Dirty 骯髒、Demeaning 低賤),
移工不僅是台灣工業的基石,還承擔了工業末端職災的風險,包涵有毒化學物質、機械事
故,及長期重複負重勞動對健康的損害。
張郁指出,在製造業中移工人數最多的前5大行業,除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因為移工佔比較
低外,其它行業的失能傷害頻率和失能傷害嚴重率都高於平均水平。根據勞動部2019年統
計數據顯示,本國籍勞工千人失能率為0.14,移工則高達0.489,是本國籍勞工的3.49倍
,顯示移工面對的工作環境惡劣程度遠甚於本國籍勞工。
張郁表示,許多移工是在50以下的小型企業工作,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施行細則》,這
些企業無需將職災統計資料報請勞檢機構備查,出事了常常私下賠錢了事,並未通報職災
納入統計,衍生大量職災黑數。此外,相較於化學中毒、衰落跌倒、割傷夾傷等明顯可辨
識的職災,例如長期負重等因為長期工作累積而的骨骼肌肉損傷或慢性職業病,目前仍缺
乏重視。
受僱於立欣工業的印尼籍移工Anas表示,自己在台工作11年,工作時經常需要在缺乏輔具
的情況下徒手搬運重達80公斤的模具。2021年8月他在搬運時發生急性下背拉傷,此後的3
年當中,幾乎每隔1-2個月就會因背痛無法下床;2024年3月確診椎間盤突出並接受手術,
但僱主拒不承認這是職災,甚至在他術後僅3個月休養期間將他解僱,同時拒絕支付資遣
費、醫療費和工資在內的任何賠償。
另一名印尼籍移工Sutar來台8年,期間換過5份工作,每一份都需要搬運重物,2022年9月
開始出現疼痛症狀,並同樣經醫院診斷為椎間盤突出,但因為他在轉換僱主的過程中曾暫
停工作,被認定缺乏連續性工作,導致申請職業病認定失敗。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47710050_e039978758_k.jpg
印尼籍移工Anas分享自身在台灣的職災經驗。(攝影:王顥中)
張郁表示,移工在台成功申請職業病診斷的案例極為罕見,這並不是因為移工職業病的風
險低,而是因為制度性的障礙將他們排除在職業病認定體系之外。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惟棟表示,現行勞檢常流於形式,工廠為了節省成本平時抽風機
僅開10%,檢查期間才全力運作;或者平時門簾都敞開,檢查期間才屏蔽。工廠針對勞檢
的應對策略早已成為常態,只有在現場的勞工知道真實狀況和每個製程的潛在風險,現行
勞檢制度常著眼在書面審查,忽略實際場景。
移工團體呼籲勞動部,應針對移工比例高的中小企業進行專案勞檢,主動介入並輔導企業
進行職安升級,並開放申訴勞工及委任團體、律師陪同,確保檢查過程公開透明,杜絕舞
弊。
勞動部職安署職業安全組組長朱文勇回應表示,針對僱有移工的高風險及高職災事業單位
,已優先實施「外籍移工職業安全衛生專案檢查」,近3年已檢查2萬2,764場次,停工計
186件,罰鍰計983件,罰鍰金額計6,952萬元,對於違反勞動法令的僱主,已公開於勞動
部網站。至於開放申訴勞工及委任團體陪同勞檢部分,依《勞動檢查法》規定,勞檢員進
行勞檢時會告知僱主及工會請其派員陪同。
不過,此處指稱的「工會」根據勞動部過往函釋(職授字第1070204351號)僅限於企業工
會,而許多小型企業根本未達成立企業工會門檻。對於是否能開放申訴勞工及委任團體陪
檢的訴求,朱文勇回應將把訊息帶回討論。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