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最近發現,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已經做了「臺語」的定義,
是指「早期自漳、泉、潮、汕等地移民至臺灣的人所使用的語言」。
島內在中國國語逐漸「外語化」,
「臺語」恢復「主流化」的過渡期間,
要如何避免「流血衝突」的發生呢?
舉「烏克蘭」的例子。
本來烏國學校授課語是「俄語」,
後來改成「烏語」。
就有發生流血衝突。
(隨機攔截路人,質問「某物品」的「烏克蘭語」怎麼說,答不出來的話,路人就會被打
)
(影片23:15的地方)
https://youtu.be/u8bVNOH5Ydc?t=1395
未來的台灣學校一律採用「臺語」授課(數學、化學、物理、地球科學等等),
https://youtu.be/UJXEPxaKoQM
當這些習慣使用「臺語」思考的「年輕人」,
很仇視「受國語教育的舊台灣人」的時候,
該怎麼辦?
畢竟「年輕人」眼睛看到「漢字」讀出來的音是「臺語讀音」而不是國語讀音。
https://youtube.com/shorts/jilcJzmoUyE
如果有中年雇主對「年輕人」說,
「你不會講中國國語,我就不雇用你」。
面對這種情況,
政府是不是要把雇主「關起來」?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