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jQaxAD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2025-01-14 10:20:35 聯合報健康版 /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台灣肺癌研究2大貢獻 揚名世界
早期肺癌篩檢、EGFR、ALK驅動基因突變為台灣醫界在肺癌預防及治療上的兩大貢獻,中
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家族遺傳解釋了不抽菸的亞洲女性罹患肺腺癌之謎,如何破解空汙
(PM2.5懸浮微粒)與肺癌之間的關聯性,則是下一階段研究重點。
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執行長Karen Kelly表示,台灣兩大肺癌研究成果躍上國際舞
台,除了楊志新研究團隊在肺癌EGFR、ALK驅動的基因突變領域上的學術貢獻,楊泮池長
期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有效揪出肺癌家族史、重度菸癮者等高風險族群
的肺部節結,提早確診,在楊教授努力下,這項檢查已成為台灣成人公費篩檢項目。
台灣於2022年7月推出LDCT公費篩檢,迄今已有13萬多名高風險族群接受篩檢,楊泮池表
示,肺癌篩檢率1.2%,其中85%為第一期,復發風險低,存活期相對較高。進一步分析性
別,合併家族史的不抽菸女性者肺癌篩檢率達1.8%,至於合併家族史的不抽菸男性則只有
0.8%。
全球不抽菸的肺癌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占比已至三成,這讓台灣LDCT篩檢經驗更顯重要,
近年楊泮池多次應邀至美國腫瘤醫學會、歐洲腫瘤醫學會,分享臨床實證資料,成果領先
全球。在本次「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上也贏得眾多國際學者的肯定。
不過,這套台灣經驗能否推廣至其他國家?Karen Kelly認為,有一定難度,例如,美國
有色人種(黑人)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比率相當低,如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成
效勢必不佳。如僅供華人族群(EGFR基因突變比率相對較高)使用此種篩檢,則可能涉及
政治不正確,引發爭議。
===
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