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在2020公投就看到這個結果了。
苗從來就不是第一個,也不單純只是什麼回力鏢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信念、思想,你重視的核心價值會被噤聲的問題。
2019爆發私煙案,民進黨就警告過時力,不要舉發這一件事情,現在有比監督政府守法更重要的事情,就是2020選舉。時力自己黨內也因此分裂,一派認為為了未來更大的民主,不能監督民進黨,最後結果是什麼,監督民進黨的全部被貼上中共同路人標籤。一個以公平正義自立的政黨,告訴你法律是可以選擇性遵守的,政府是可以選擇性監督的,不這樣做的下場,就是中共同路人。
2020年公投,綠黨自己2月還在拼連署保護藻礁,通過之後,5月自己發聲明,為了更重要的未來發展,犧牲藻礁是沒辦法的。一個環境保護為核心的政黨,在立場上遇到這麼大的轉換,甚至自己連署公投再自己反對,當年發生什麼事情?
https://reurl.cc/mRNR3Y
節錄報導者的內容。
詹順貴回憶起2018年他仍在環保署的時候,當時新北市八里有40多個化學儲槽、油槽要從社區周邊遷移到港外堤防,他就有提出三接蓋在台北港的可能性,但卻被當時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句「你環保署管好環保就好,替代方案不用管」拒絕。詹順貴說,這個最有機會的時間點一錯過,在減煤期程緊迫的2021年,還要談台北港替代方案已經太遲。他感嘆當年政治凌駕專業,「白白浪費了3年。」
藻礁公投在今年2、3月拼連署過關時,由於藍綠支持者高度對立,部分環團人士被貼上各種「左膠」、「中共同路人」等標籤,變成裡外不是人,讓多數環團和學者紛紛噤聲。
言論自由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讓所有思想有一個被看見與檢視的機會,不論你贊同死刑與否,在言論自由的運作之下,真理不會害怕辯論與檢視。
所以苗不過就是另外一個,在民進黨中共同路人的棍子下,不敢發言的政治人物罷了。一個支持廢死理念的人,在死刑執行後,發現有一個比自身存在的信念更重要的大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947年,台灣的知識分子抗議政府,就是共匪。2025年,台灣的知識份子監督政府,還要擔心變成中共同路人。如果連苗這麼親綠的政治人物都不能發言,還有誰能夠?
這個才是對自由民主,最安靜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