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2025-01-23 09:34 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中國大陸專家對福島核污染水完成首次獨立檢測 未發現異常
大陸完成首次獨立採樣的日本核汙染水檢測,並未發現濃度異常。圖為福島核電廠及鄰近
海域空中鳥瞰。(美聯社)
據中國新聞網、環球時報等報導,大陸科研機構完成對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海水的首次獨立
取樣及檢測分析,發現氚和銫-137、鍶-90 等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
報導稱,2024年10月中旬,大陸專家赴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口附近海域獨立採集樣本。經向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了解,這是中國大陸首次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進行獨立取樣。而結合
迄今各類監測數據,暫未有跡象顯示排海對相關海域海洋生物造成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政府於2023 年8 月24 日開始,在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督下,
將放射性廢水過濾和稀釋後逐步排入海洋,預計整個排海計畫為期至少30 年,總量超過
100 萬噸,但這也引發一系列國際反應。
自日本政府開始排放福島核汙染水後,聯合國IAEA 對該核電廠附近海水進行了獨立採樣
和測量,確認氚含量符合安全標準。
截至2024年7月15日,核電廠附近海水檢出的氚含量為9 bq / L,遠低於日本安全排放標
準(700 bq / L)及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10000 bq / L)。
2024年10月,IAEA 派遣中、韓、俄、英、法等11 國專家到福島進行全面安全調查,結果
顯示排放設備與核廢水水質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8509289?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