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看起來像是某些人對科技霸權的迷思
先不說什麼「中國科技永遠無法超越美國」這種結論,
光是這種邏輯就有點像是小學生吵架:「我家有錢,所以我一定最厲害!」
但現實世界沒這麼簡單。
美國科技確實強,這點沒人否認,畢竟人家有全球最頂尖的科研環境和人才吸引力。
但問題是,美國的科技強歸強,真正能商業化、進入市場的產品,
往往不是最尖端的科技,而是次一級的技術。
為什麼?
因為成本高得嚇人啊!舉個例子,美國的波音飛機技術很牛吧?
但波音的737 MAX出事後,全球航空公司都在考慮是不是要換其他品牌,
因為成本和安全性不成正比。反觀中國的C919,雖然技術上可能不如波音,
但價格便宜、維護成本低,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這才是實用的選擇。
再來說說中國的「成本下降與CP值最佳化」能力。這可是中國的看家本領,
別的不說,光是手機市場就能說明一切。美國的蘋果手機技術確實領先,
但中國的華為、小米、OPPO呢?價格便宜、功能齊全,甚至在某些技術上還能超越蘋果,
比如華為的5G技術和攝影功能。
結果是什麼?
全球市場上,蘋果的市佔率被中國品牌壓得死死的,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市場。
再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電動車市場:特斯拉技術牛,但比亞迪的性價比更高,結果比亞迪在全球市場的銷量直逼
特斯拉。
太陽能產業:美國的技術起步早,但中國的太陽能板價格低到美國企業根本競爭不過,全
球市場幾乎被中國壟斷。
高鐵:美國連高鐵都沒幾條,中國的高鐵技術雖然不是最尖端,但性價比高,已經出口到
多個國家。
家電:美國的家電品牌像GE、Whirlpool技術不錯,但中國的美的、海爾價格便宜、功能
多,全球市場佔有率更高。
無人機:美國的軍用無人機技術領先,但大疆的民用無人機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
電池技術:美國的電池技術強,但中國的寧德時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
人工智慧:美國的OpenAI技術領先,但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也在快速追趕,尤其是在應
用層面。更別說最近屌打 OpenAI 的 DeepSeek-R1,連 HuggingFace 都宣佈要逆向工程
重建放在其平台上並取名為 Open-R1
電視面板:美國的技術起步早,但中國的京東方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供應商。
半導體設備:美國的ASML技術領先,但中國的中芯國際在中低端市場已經站穩腳跟。
電商平台:美國有Amazon,但中國的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所以說,美國的科技強沒錯,但市場上真正能賺錢的,往往是那些性價比高、成本低
的產品,而這正是中國的強項。至於什麼「中國留不住人才」,這種說法也太片面了
中國的科研環境確實還有改進空間,但這並不妨礙中國在市場上用自己的方式打出一片天
最後,還是那句話,科技霸權不是靠「最強」的技術,而是靠「最適合市場」的產品。
美國有自己的優勢,中國也有自己的強項,誰能笑到最後,還真不好說
※ 引述《brokenback3 (3)》之銘言:
: 科技時代,各國要發展民生科技或軍事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才,
: 美國吸引了馬斯克等世界一流人才,
: 所以美國能維持世界科技霸權
: 而中國連自己的科技人才都流不住了
: 中國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頂大一流人才大部分嚮往去美國留學 留在美國工作,
: 而韓國日本台灣或亞洲各國頂尖科技人才如果選擇出國發展,也不會選擇中國,
: 更別說歐洲澳洲那些白人科學家或科技人才了
: 中國連自己國家的頂尖人才都留不住
: 除非中國能像美國那樣吸引世界各國頂尖人才
: 不然客觀來說中國科技應該永遠無法超越美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