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扯耶?
一大票明星竟然是因為吸毒吸到死掉的耶?
肥宅們有沒有嚇一跳?= =
吸毒現象突出 影帝霍夫曼等巨星都因吸毒猝死
—— 聲名就像毒品 高成就名人持續透支自己 高度緊張和壓力極易導致抑鬱
更新 2014-08-22 1:15 PM 人氣 1764標籤: 房祖名, 明星吸毒, 朱莉, 柯震東, 毒癮,
皮特, 霍夫曼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Print【字號】 大 中 小正體 简体
【大紀元2014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華語演藝圈近日頻曝涉毒,
近一個月來,兩岸三地演員何盛東、張默、高虎、柯震東和房祖名等相繼被拘;歐美藝人
中,去年以來有好幾位明星因吸毒身故。
是否明星們比常人更難抗拒毒品?心理學家、毒癮專家的回答,以及已成功戒毒的眾星的
自身體會,或可讓「聞者足戒」。
在西方,名人吸毒現象更為突出,很多曾經閃熠的名字都將永遠和毒品海洛因、可卡因聯
繫在一起。去年以來,最突出的三例是因吸毒猝死的偶像男星柯瑞‧蒙特斯(Cory
Monteith)、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和嘻哈雙人
團Kriss Kross的克里斯‧凱利(Chris Kelly)。
據防止吸毒網站drugs.com的一項統計,上世紀以來,共有70多位名人因吸毒或濫用藥物
而過世。今年猝逝的英國時尚名媛皮徹斯‧蓋爾多夫(Peaches Geldof),也只是近年因
吸毒殞命的眾多模特中的一位。
2014年2月2日,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因混用毒品和藥物過量猝死。(Rich
Schultz/Getty Images)
在醫學界,吸毒成癮被定義為一種慢性、復發性的腦部疾病,其特點是強迫性地使用藥物
(毒品),大腦的結構及運作也會發生異變,如不及時戒斷,影響將持續終生。
以近期去世的三位男星為例,柯瑞‧蒙特斯從19歲開始進戒療所,10年後坦承仍為毒癮困
擾,而其死因竟是剛剛被強制中斷吸毒的潔淨身體無法再耐受毒品的毒性。菲利普‧西摩
‧霍夫曼因染毒在22歲時接受過勒戒,23年之後他公開承認復吸,並作出了死亡預告:若
不能戒掉毒品他會死掉。克里斯‧凱利去世後,其家人也透露,凱利很長時間以來都在努
力地戒毒。
既然如此,明星們為何還要嚐試毒品,據專家分析,其動機和誘因大致可歸為以下幾種:
一、持續地追趕自己 透支自己
美國萊莫因大學(Le Moyne College)資深心理學教授克莉絲汀‧巴紹(Krystine
Batcho)告訴CBS電視台,做好萊塢名人會有「持續成功的壓力」,「驅使高成就的人持
續地追趕自己、透支自己。而高度的緊張和壓力極易導致抑鬱」。由於藝人處於公眾審視
下,媒體又對明星的負面新聞虎視眈眈,他們更易濫用毒品和藥物緩解壓力,效果卻適得
其反。
巴紹認為,好萊塢給成功人士帶來金錢和交際圈,也方便了他們藉毒品和酒精逃避情緒,
「但隨後他們會發現很難自拔,情緒沒有改觀,還成了癮君子」。一如羅賓‧威廉斯(
Robin Williams)形容的,在吸海洛因上癮的日子裡,清晨醒來感覺自己「就像吸血鬼」
。
喜劇巨星羅賓‧威廉斯曾吸毒上癮。(Peter Kramer/Getty Images)
今年2月,在影帝霍夫曼身後,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所長、毒癮專家賈森
‧杰里(Jason Jerry)也分析說,相較於可一時帶來精力充沛感而流行於商界的可卡因
,海洛因能營造一種刀槍不入的幻覺,對於高壓力、高曝光率的明星人群是一種誘惑。「
特別海洛因價格只有強效鎮痛藥羥考酮的十分之一,很容易使人從淺淺品嚐而陷入毒癮。
」
二、找回巔峰感覺 尋求慰藉
著名心理學家、暢銷書作者邁克爾‧S‧布羅德博士(Dr. Michael S. Broder)表示,對
很多名人來說,聲名就像毒品,「有時它讓你感覺在世界之巔,一旦回落到低谷,名人會
尤感低落」。
他認為名人吸毒酗酒的原因就在於「這些東西確實能馬上讓人找回很high的感覺」,「但
這不是免費的順風車,我們都知道,結果非常不幸」。
三、家族環境與遺傳是誘因
在主觀因素之外,明星吸毒還有一個重要的誘因:家庭。
據美國國家酗酒和藥品依賴委員會(NCADD)的研究報告,家族吸毒史是研判未來吸毒可
能性的第一指標,而家族的影響不僅存在於環境,也會發生遺傳;在美國,有幾百萬個一
手案例可以證明吸毒的家族性。
吸毒的新生代明星又為其增加了例證:猝死的皮徹斯‧蓋爾多夫,其早逝的母親——電視
人寶拉‧耶茨(Paula Yates)有吸毒史;音樂人因迪奧‧唐尼(Indio Downey)藏毒被
拘後,已戒毒多年的影星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坦承家族吸毒史影響到
了兒子,「鋼鐵俠」還透露,自己父親從他幼時起就帶他一起吸食大麻。
2014年4月6日,皮馳斯‧蓋爾多夫在instagram最後上傳了自己幼年與母親的合照。(網
頁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藝人工作滿檔、夫妻分分合合的演藝圈,星二代雖物質豐裕、父母嬌慣
,成長環境卻往往不無動盪,在正向引導的層面有明顯缺失,從而造成其心理軌道異常,
如今年曝出吸毒的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張默和房祖名都由母親一手撫養。
演藝名人雖是吸毒的高危人群,但畢竟有眾多藝人告別了吸毒的黑暗歲月。他們談及的吸
毒原因與專家的分析基本相合,可歸為以下幾種;而其坦誠分享,已足以令後來者引以為
戒,警惕毒品的高度危害性。
1. 尋找靈感 緩解壓力
布拉德‧皮特坦承年輕時曾吸毒找靈感。(ANNE-CHRISTINE POUJOULAT/AFP/GettyImages
)
影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很長一段時間,我做了太多破壞性的事——吸毒。
我有點像個浪子,一個覺得自己在真空中長大、想看外面世界、想找靈感的傢伙。」
女歌手羅琦:「圈裡的朋友都說那個能給人靈感,事實上這是誤導,它只是刺激人的感官
神經……終於有一天我意識到,如不擺脫它就會被它毀掉,因為我親眼看見有朋友在我面
前死去,有朋友發了瘋……」
歌手含笑:「那時我困了,他(謝東)說你來一口,那一回我三天都沒睡。」含笑亦向警
方承認,自己吸毒是為了尋找靈感。
導演張元:張元曾表示自己有段時間特別嗜睡,冰毒「就是不讓你睡覺的,會讓你很有精
神」。
歌手李代沫:在被拘捕之後,李代沫承認是因工作壓力大開始吸毒。而他進入歌壇後,從
300斤體重暴瘦下來,也有網民質疑他吸毒是為了減肥。
2. 情緒低落 逃避現實
台灣藝人蕭淑慎吸毒前後的反差,成為寫實反毒教材。(翻攝自台灣法務部反毒影片)
藝人蕭淑慎:「只要一吸毒,就覺得彷彿回到了14歲每天賣檳榔的幸福時光。」
演員孫興:孫興被捕後,自曝兩次失敗的婚姻讓他身心備受打擊,吸毒一來宣洩情感,二
來是怕女友空虛,所以帶女友一起吸。
3. 好奇沾染 無力自拔
好萊塢影星德魯‧巴里摩爾,9歲開始沾染酒精和毒品,13歲成功戒毒,現一切順利。(
David Buchan/Getty Images)
童星德魯‧巴里摩爾(Drew Barrymore):「10歲半時,我與一群抽大麻的年輕人待在一
個房間,我也想嚐嚐味道,他們說:『當然可以。……』後來大麻讓我感到無聊,我那上
癮的頭腦告訴我說:『好吧,如果吸大麻好玩,吸點比較有勁兒的東西像可卡因也會很好
玩。』這是一步步的。我每況愈下,也不在乎別人的想法。」
影星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那些年我一直吸可卡因,之後我不小心
沾了海洛因,它終於把我兩腳的鞋帶繫在了一起……你毫無還手之力,在無望的狀態中,
唯一的出路就是外界干預。」
4. 圈內成風 近墨者黑
影星丹尼斯‧奎德在片場沾染了毒品。(Frazer Harrison/Getty Images)
影星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可卡因甚至被藏在電影預算裡,知道嗎?那只花
一小筆錢。片場基本都有,因為人人吸。大家進行交易——(社交)不是喝雞尾酒,而是
來點可卡因。」
歌手謝東:「演藝圈很容易攀比,……無形中就產生了很多的慾望。」
演員莫少聰:莫少聰因吸食大麻一度被拘,他表態是在酒局上一時「貪玩」而應酬吸了幾
口,想不到被舉報。
幸而告別吸毒 明星感喟
安吉麗娜‧朱莉慶幸自己走過了黑暗時刻。(Tim P. Whitby/Getty Images)
影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我經歷了沉重的、黑暗的時刻,而我走了過
來。我沒有早逝,我很幸運。有些藝人沒能捱過來……人們可以想像,我做過最危險的、
最壞的事——由於很多原因,我本不應該在這裡。」
知名編劇亞倫‧索爾金(Aaron Sorkin):「我的生活在接受勒戒前並未陷入一團糟:我
在很high時,既沒丟工作,開車也沒軋到小孩或傷及任何人。每天對我來說最難的事是不
吸可卡因——你戒不掉毒癮,而只是一時緩解了。」
歌手保拉‧阿卜杜勒(Paula Abdul):「別吸了——這是最壞的事情。我周身一會兒寒
冷無比,一會兒大汗淋漓;一會兒喋喋不休而痛苦不已,那真是折磨人。」
歌星黛咪‧洛瓦托(Demi Lovato):「人們並未認真對待毒癮,其實它很嚴重,是一種
心理疾病,是一種疾病……再沒有藥丸能改變它……人們需要同情(吸毒者)……那時我
身心都已欲罷不能。」
針對毒品給人帶來的「享受」和危害,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回憶道:「2001年,我接觸了
不少普通吸毒者。許多人都想戒毒,但沒有信心。即便被強制戒毒,復吸率極高。他們有
一個共同的說法:隨著吸毒史的延長,最初那種『飄』的感覺和各種『美好』的感覺越來
越淡,最後使用毒品的唯一目的是減少痛苦,緩解不使用毒品給自己帶來的難以忍受的生
理痛苦。漸漸地,使用毒品的間隔越來越短,量越來越大,毒品越來越烈,最後就是死。
不少人表示,毒品使他們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編後語】中國有「癮君子」一詞,形容那些染上不良嗜好而無法自拔、但表面又不讓大
眾看出來的人。
何為「癮」?就是被隱藏起來的「病態」。不管是毒癮還是常見的酒癮、菸癮,究其實質
,都是一種「認賊作父」、錯找精神慰藉的心理疾病。在道德規範淡薄、毒品大興的當今
社會,很多人內心缺乏約束,以致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何才是規避毒魔的
良方?從明星們上癮難戒的經驗來看,或許唯有尋求神性的庇護,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為「
癮」所害的悲劇屢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