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高雄分屍案凶嫌死亡筆記有自己名字 醫

作者: herewego (加速了我的痊癒)   2025-02-10 16:52:22
高雄分屍案凶嫌死亡筆記有自己名字 醫曝他的真實想法
2025-02-10 08:50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高雄72歲老翁張介宗涉嫌連續殺害3名婦人並分屍,警方發現一張載有4女性名單的紙條,其
中3人就是死者,另1人下落不明,所幸警方成功聯繫上「第4人」;據了解,該筆記除4女性
人名外,還有「第5人」,也就是凶嫌名字,字跡潦草,書寫原因待檢警釐清。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連續殺人犯的殺害對象,通常是與自己有
某些程度的關係,如親人、親屬或相識的人,像這次高雄連續殺人嫌犯所殺害的對象,可能
有自己的大嫂,或是認識及相處的女性或其他人等,但會連續下重手殺害、分屍,與常見精
神疾病患者的偶發、單一傷害事件不同,這可能是嫌犯內心「反社會人格」所反映出的犯罪
行為。
許正典說,嫌犯除了可能有反社會人格,也有可能是在幼年時的成長過程,曾經有被暴力相
向、被虐待等經驗,從目前找到跡證被害對象都是女性,可見嫌犯具有控制欲,或希望從性
方面獲得滿足,或是他與女性間曾有不好的經驗,致人格出現扭曲。
警方在查緝案件發現,張姓嫌犯更將被害人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死亡筆記),許正典說
,該名嫌犯在殺人、分屍前,應該會先布局,一一鋪陳,如果沒有被抓到,就會有下一個、
再下一個的情形,死亡筆記類似是「戰利品」,為一種成就及欲望,變相滿足嫌犯內心創傷
狀態。
許正典說,許多嫌犯在犯罪時可能心虛,或擔心往後會被警方查獲,多不希望留下犯罪跡證
,更何況是留下寫有自己名字的文件、紙張,但這名嫌犯卻明目張膽地在寫有被害人姓名的
紙上,同時寫下自己的名字,研判嫌犯認為這份死亡名單就是自己的一個紀錄,凸顯出嫌犯
自認,即使警方發現這份名單,也找不到其他的犯罪證據。
因此,這是嫌犯一種宣示型的兩面手法,一方面自認「我(嫌犯)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同時又玩弄警方辦案,一副「你(警方)抓不到我的心態」,這正是嫌犯的反社會人格,
變態性人格所致。
許正典說,一般來說,憂鬱症患者較不會傷害他人,躁鬱症患者思緒無法如此縝密,精神分
裂症患者受幻聽、幻覺影響,便出現傷害事件,也多為偶發事件;這名連續殺人嫌犯,不傻
也不笨,但在他的生命當中,可能有個很大的缺陷、缺口,讓他刻意要從殺人中滿足自己。
據媒體報導,張姓嫌犯個性孤僻,如果遇上這類的人,如何提高警覺?許正典說,「防人之
心不可無」,個性孤僻的人,往往與人群的接觸、社交活動較少,如果對方邀約單獨相處時
,背後可能有不好的企圖,這時一定要提高警覺,避免和對方單獨出去,不讓自己暴露在風
險當中。
許正典說,個性孤僻的人,常會吹噓自己很有成就,或是身家可憐,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易
觸動人的惻隱之心;但嫌犯也可能利用這點,讓不知情的人上鉤,面對擁有這樣人格特質的
人,務必請提高警覺。
https://udn.com/news/story/123018/853792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