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543-1
https://physics.aps.org/assets/44c0e137-d5fc-4acd-b2f6-3e4103e63c0e/video1.mp4
微中子作為暗物質熱門候選者
被稱為幽靈粒子
質量極低(目前僅知道有質量卻不清楚確切值)
每秒有數兆顆從恆星中噴發後穿越地球
微中子與其他物質碰撞後才能間接測量其存在
位於地中海深海的「立方公里微中子望遠鏡」(KM3NeT)
近期測到史上能量最高的宇宙微中子
其能量值220PeV遠超過先前紀錄的30倍
KM3NeT由以下裝置組成
ARCA(位於義大利外海,深度 3450 公尺)
ORCA(位於法國外海,深度 2450 公尺)
目前已部署約 50 條探測線(計畫總數 345 條)
每條探測線包含18個光學感測模組
可偵測微中子與原子碰撞後產生的次級帶電粒子所發出的切連科夫輻射光
2023 年 2 月 13 日
在 ARCA 陣列運行 21 條探測線期間
KM3NeT 偵測到一顆從 西方水平方向射入的高能粒子
最近確定為由微中子碰撞產生的 120 PeV μ子
根據模型估算
觸發該μ子的原始微中子能量約為 220 PeV。
該事件可能來自銀河系外,例如 12 個類星體
另一可能性是由高能宇宙射線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交互作用產生